close

 


今天是今年度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日,緬懷佛在這一天臘八日成道,所以跟大家分享 般若的十忍,這十忍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十忍品>>的觀行,佛陀目睹明星成道,上半夜悟四聖締,中半夜悟十二因緣法,下半夜悟中道實相究竟圓滿佛果,然後 佛陀連續說了一整夜的般若法,讚嘆般若智慧廣大無邊,因為三世一切諸佛都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無上正等正覺悟!所以 般若甚深,般若 就是中道實相的境界!我們很多同修道友都很喜歡念<<金剛經>>很多人 念到最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時候,都是 輕輕的帶過,以為 這句話簡單的很,卻不知道 這是最高級的修行甚深的觀行,我們一般人 對應這十忍品的修行 連第三忍的無生法忍,都做不到 都證不到 ,更不要說 第四忍的如夢忍,這句 如夢幻泡影 是高級的修行觀行 你修成了就可以 如幻三摩地 彈指超無學!不可等閒視之!今天趁著 佛陀成道的日子 跟大家分享般若的觀行!也就是這個十忍品!

為什麼我們的人生有那麼多的苦惱?!那麼多的放不下!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打開自己本具跟佛一樣的智慧跟觀察,所以 才有那麼多的煩惱而看不破跟放不下!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一篇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一品,也就是十忍品!如果 你懂得這一品十忍品的話 就會知道 金剛經最後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要如何修持,你就是在做真正般若智慧的觀行;同時也是在做<<楞嚴經>>中所說的十種深喻的觀行;真的去檢討反省 深思 薰修這十忍 我們對於這世間的一切 一定能快速的 看破跟放下!才知道自己是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把這念狂亂的心 真正的看破 跟 徹底的放下!所以 這一品是很重要的一品!不亞於華嚴三品 的重要性 是很值得流通的一品經文!

       華嚴經 非常的殊勝,是佛教中 很重要的一部大經,你不曾讀過他 就不知道 諸佛菩薩 的境界是甚麼!更不知道 佛 菩薩的富貴,所以 讀了華嚴經 才能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 佛菩薩境界深廣跟偉大!

     在市面上最常流通的有華嚴三品 這三品是從 四十品 的華嚴經中取出 其中的三品出來流通,因為 這三品 對於我們眾生的根性來說 修行來說 非常容易修行!

     這三品中 有 淨行品 梵行品 還有最後 最終最殊勝圓滿的 普賢行願品!

     而這三品中 梵行品 只是簡約概要的說 要修梵行 就要用心觀察 如幻 如夢 這些觀行,但是要怎樣修這些觀行呢?梵行品 並沒有深入的說,而真的深入地說 深入的了解 還是要看 十忍品!

     而這三品中 大家最孰悉的就是 淨行品 跟 普賢行願品,梵行品 比較沒有人在修持;因為 在 從凡夫地到究竟成佛的過程中,我們要歷經 十信 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覺 妙覺 才能成就最高究竟的佛果! 其中 淨行品是 從凡夫地 剛剛要進入 十信位 初機的菩薩 必修的一品 所以 淨行品很重要 也很多人 都拿來做修持;而梵行品 則是 你十信位 十信滿心了 剛發了菩提心 進入 圓教初住的菩薩 所應修習的一品,而 普賢行願品則是 主要講 華嚴經最後一品 入法界品 相等於 <<妙法蓮華經>入佛知見 是一樣的,法華經中 最後入佛知見 是最深的經文 但是其中最圓滿的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被拿出來流通!同樣的 要究竟 最快的成就佛道的 事修 就是要修<<普賢行願品>>所以 這一品也被很多人拿出來流通 審視自己的行為 心量的標準 要跟這一品的經文看齊!

這十忍 我們對於這世間的一切 一定能快速的 看破跟放下!才知道自己是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把這念狂亂的心 真正的看破 跟 徹底的放下!所以 這一品是很重要的一品!不亞於華嚴三品 的重要性 是很值得流通的一品經文!

       華嚴經 非常的殊勝,是佛教中 很重要的一部大經,你不曾讀過他 就不知道 諸佛菩薩 的境界是甚麼!更不知道 佛 菩薩的富貴,所以 讀了華嚴經 才能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 佛菩薩境界深廣跟偉大!

    

  

     華嚴經中 這三品中 最少人拿出來 流通的 就是 梵行品,因為<<梵行品>>不是很多人的境界,而且 經文中 最難 最深 的就是[如是觀察如來十力甚深無量,具足長養大慈悲心,悉分別眾生而不捨眾生,亦不捨寂滅;行無上業,不求果報;觀一切法如幻、如夢、如電、如響、如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者,以少方便,疾得一切諸佛功德。常樂觀察無二法相,斯有是處。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這一段經文,而這一段經文中,你要如何 達到 真正 長養出大悲心 能夠分別眾生不同根器 而又能不捨眾生,要如何 才能觀 一切法 如幻 如夢 如電 如響 如化?!這不是一般人 的境界!

     但是 我們要想要超凡於此定 超凡於此觀,最快的止觀 跟 觀行 莫如於 觀這十種深忍的止觀!

     在<<華嚴經梵行品>>上這樣說,在<<金剛經>>上也是這樣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到了<<楞嚴經>>上 經文也要我們常常修習 十種如幻的觀行,這十種觀行 是什麼?!如何 學習觀照,這也就是 這一篇<<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忍品>>所要講的內容!

     華嚴經中 這三品中 最少人拿出來 流通的 就是 梵行品,因為<<梵行品>>不是很多人的境界,而且 經文中 最難 最深 的就是[如是觀察如來十力甚深無量,具足長養大慈悲心,悉分別眾生而不捨眾生,亦不捨寂滅;行無上業,不求果報;觀一切法如幻、如夢、如電、如響、如化。菩薩摩訶薩如是觀者,以少方便,疾得一切諸佛功德。常樂觀察無二法相,斯有是處。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這一段經文,而這一段經文中,你要如何 達到 真正 長養出大悲心 能夠分別眾生不同根器 而又能不捨眾生,要如何 才能觀 一切法 如幻 如夢 如電 如響 如化?!這不是一般人 的境界!

     但是 我們要想要超凡於此定 超凡於此觀,最快的止觀 跟 觀行 莫如於 觀這十種深忍的止觀!

     在<<華嚴經梵行品>>上這樣說,在<<金剛經>>上也是這樣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到了<<楞嚴經>>上 經文也要我們常常修習 十種如幻的觀行,這十種觀行 是什麼?!如何 學習觀照,這也就是 這一篇<<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忍品>>所要講的內容!

     因為 我們要學大乘菩薩行 與 聲聞緣覺得修行有所區別,就一定要從 如幻三摩地 去下手,如幻三摩地 就是 要具有這十忍的觀察跟智慧,雖然說<<十忍品>>是 在十地品以後 等覺菩薩的觀行跟智慧 但是 佛性是人人本具的 如來的智慧 從初發心 一直到究竟成佛 都是不二的,只要我們好好修這一品 十忍品的止觀,心 止在這樣的智慧觀察上面,一下子就超越於 二乘的果位!

   <<華嚴經 十忍品>>中所說的十忍 有哪十種忍?!

爾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忍,若得此忍,則得到于一切菩薩無礙忍地,一切佛法無礙無盡。何者爲十?所謂: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

       這十忍 就是上面經文所說的 一.音響忍 二.順忍(柔順忍) 三.無生法忍 四.如幻忍 五.如焰忍 六.如夢忍 七.如響忍 八.如影忍 九.如化忍 十.如空忍

這十種忍的修行 是有次第的,先從 音響忍開始 然後進入 順忍,順忍以後 才進入對無生的觀察 進而繁衍觀察到後面幾種觀行,最後達到 等覺菩薩 最高的勝解 信解 無有絲毫的疑惑 親證的如空忍 的智慧!

      

   因為 我們要學大乘菩薩行 與 聲聞緣覺得修行有所區別,就一定要從 如幻三摩地 去下手,如幻三摩地 就是 要具有這十忍的觀察跟智慧,雖然說<<十忍品>>是 在十地品以後 等覺菩薩的觀行跟智慧 但是 佛性是人人本具的 如來的智慧 從初發心 一直到究竟成佛 都是不二的,只要我們好好修這一品 十忍品的止觀,心 止在這樣的智慧觀察上面,一下子就超越於 二乘的果位!

   <<華嚴經 十忍品>>中所說的十忍 有哪十種忍?!

 

      

       這十忍品雖然 是 等覺菩薩要圓滿的功課,所以 華嚴經 一直到了等覺菩薩的果位的時候 普賢菩薩 為 這些十地圓滿 已經是 受佛職位 的菩薩 所宣講,但是 這一品也是 最實用的一品,雖然 到等覺菩薩的這一會 這一品 才說這個 十忍的境界,但是 到了這一品 表示 等覺菩薩 要圓滿這十忍 才能進一步進入 妙覺 也就是究竟成佛的果位!

       我們雖然沒有等覺菩薩的根器跟修持,但是 等覺菩薩到這一品是要圓滿這一品 我們來休學這一品 是要學習這一品,並且把這一品 當成自己 日常現用 觀察這個宇宙人生 跟 自己面對所有的煩惱習氣 的時候 都要用這一品 來作修學 作觀察!一定可以 急速成就佛的智慧跟觀行的!

   所以 這一品是 頓超的一品,正如<<楞嚴經>>所說:如幻三摩地 彈指超無學;你只要好好用心 去修學這一品 只要觀行一念間的成就都可以超越二乘無學 阿羅漢 僻支佛的因果!急速 圓滿菩薩行!

   這十忍品 我們要稍微介紹一下 他在 整部四十華嚴 廣大的經文中 他是位於何處?!主要講的是什麼!

   <<華嚴經>>是佛剛成道所講的經文,講諸佛菩薩 深廣的境界 以及華藏世界的殊勝莊嚴,一共講了九會,也就是分開在 九個不同的處所講法!

   <<十忍品>> 這一品是在第七會在普光明殿 所講的,<<十忍品>> 以前 由普賢菩薩主要宣說 <<十定品>> 主要講 十地菩薩連結到 等覺菩薩的不可思議 業用境界 以及 菩薩跟佛的境界的業用境界的差別,十定品 講完以後 就是<<十通品>> 也就是說明 這種等覺菩薩的 一直到了等覺菩薩的果位的時候 普賢菩薩 為 這些十地圓滿 已經是 受佛職位 的菩薩 所宣講;再下來就是 這一品 也就是<<十忍品>>,主要偏重講解 等覺菩薩的觀行跟智慧 如何圓滿成就的境界!

但是 這一品也是 最實用的一品,雖然 到等覺菩薩的這一會 這一品 才說這個 十忍的境界,但是 到了這一品 表示 等覺菩薩 要圓滿這十忍 才能進一步進入 妙覺 也就是究竟成佛的果位!

       我們雖然沒有等覺菩薩的根器跟修持,但是 等覺菩薩到這一品是要圓滿這一品 我們來修學這一品 是要學習這一品,並且把這一品 當成自己 日常現用 觀察這個宇宙人生 跟 自己面對所有的煩惱習氣 的時候 都要用這一品 來作修學 作觀察!一定可以 急速成就佛的智慧跟觀行的!

   所以 這一品是 頓超的一品,正如<<楞嚴經>>所說:如幻三摩地 彈指超無學;你只要好好用心 去修學這一品 只要觀行一念間的成就都可以超越二乘無學 阿羅漢 僻支佛的因果!急速 圓滿菩薩行!

   這十忍品 我們要稍微介紹一下 他在 整部四十華嚴 廣大的經文中 他是位於何處?!主要講的是什麼!

 

 

雖然這一品主要講給 想要成就等覺菩薩 甚至 入佛妙覺得觀行 這種根器的大菩薩聽的,但是身為 佛子的我們也當如此學!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音聲忍?謂聞諸佛所說之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音聲忍。

       十忍品 第一個要開始學習的就是 這一段 音聲忍,任何的佛法 在我們娑婆國土的眾生來說 第一個就是要聽經聞法,聽經 就是 一種聲音 所以 娑婆國土的佛事 幾乎都是音聲佛事!所以 十忍品 第一個能入門的下手處就是從音聲 下手!

   !

       

<<楞嚴經>>上說: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所以 聽聞佛法 心不驚怖 沒有懷疑 能生信心 這是多生累劫的善根 福德 因緣都成熟的眾生才作得到的,這樣的人就可以修學十忍品!

為什麼說 這樣的人 一定不是少善根 福德 因緣 根熟的眾生呢?<<金剛經>>說: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 而作善根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 乃是能生淨信者!

 

雖然這一品主要講給 想要成就等覺菩薩 甚至 入佛妙覺得觀行 這種根器的大菩薩聽的,但是身為 佛子的我們也當如此學

  

其實這十忍境界 也沒有離開過般若波羅蜜的智慧,金剛經 最後 也是要大家修學 這十忍如幻的觀行,所以 十忍品 就是展開的[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的解釋本經文;我們很多同修 都很喜歡金剛經 念金剛經 真的念到這一段 表面上 字面上的意思 簡單明瞭 大家都懂 但是 真的懂嗎?! 真懂得話 就不會 看不透 放不下了!

可見得大家 都是懂似懂得了 但是 離真正這種觀行 的境界 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到了華嚴經 十忍品了! 等覺菩薩了!

都還要圓滿這些觀行 可見得 這是甚深的觀行,誠如 鳥巢禪師所說的:雖是三歲小孩懂得的道理 但是八十歲的老翁 卻都做不到!

   我們對於佛法要有恭敬心 慚愧心,佛法 大家能講 都可以指著別人講 但是 自己卻做不到 這真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雖入寶山 如人數寶 寶還是不會變成自己的!

   我們今天分享 十忍品 就是要薰修 拿這些標準來審視自己 是不是做到 這十忍經文 的觀察 如果 觀察了還有執著就要不斷的自我暗示 自己要用這樣的觀行去看事情!

薰一遍 兩遍 都還不夠 要薰千遍 萬遍,不斷的拿出來複習 思維 實行 告訴自己 反省自己 這個功夫就是薰修 就是重慮緣真,不斷不斷的薰修 一剎那間跟這樣的道理在生命中串連起來 成為一體的時候 這個初步的觀行 才算是開始上路了!

這才是修行 雖然修行也是幻化不實的 是假的 但是藉這種假 就會讓我們的真性 顯露出來 就是藉假修到 真 露出來!雖然 真性 不是修出來的 但是也要觀行成就了 把障礙拿開了 他才會顯露!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 第一個就是音響忍,音響忍 就是 如理思維 薰修! 這要有很大的耐心 毅力才辦得到的,所以 才稱為[忍],這種[忍]力成就了 也就是 音聲忍!

所以 此段經文說 我們要對於佛的教訓 要忍到---愛樂趣向 專心憶念 修習安住,才能做到 第一個 音聲忍!

   就跟 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一樣,<<彌陀經>>上說:彼佛國土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故名極樂!  

這一段每個人都懂,但是 要如何 才能只有諸樂 沒有眾苦呢?!

<<彌陀經>>說:七重欄楯 七重羅網 七重行樹 皆是四寶周匝圍繞 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個七 就是 七覺支,七覺支 是有次第的:

第一個就是 念覺支,憶念佛法的道理 喜愛修習 不令忘失 所以稱為 念覺支;這一點非常符合 這一段音響忍的經文;

念覺支完畢 就是 第二個 擇法覺支,選擇 善法 努力學習 不選擇惡法 來染污自己,這就是 擇法覺支,也很符合 這一段音響忍的經文 一個人 會做到選擇光明正大的佛法來努力 這樣很大的信心 跟 解悟才做得到的 所以 音響忍這段經文就講 深信悟解; 既然 要選擇 佛法 善法 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就要 開始努力,

努力 就要 精進,精進 就是要不斷不斷的薰修 學習 不放棄,所以 七覺支 第三個就是精進覺支,因為 你不斷的 精進 就會對這個法 越來越熟悉, 越學越上手 越得心應手;

這個稱為 生處轉熟 而惡業惡習因為長久都沒有拿出來 薰修 善法一直精進熟悉的關係,所以 稱為 善法跟出世間法的道法 由 生處轉熟 ,而煩惱法 染習法 就由 熟處轉生;一下子 善法 越學越快樂 越學越輕鬆,

這個時候 就產生 七覺支的 第四個 輕安覺支 就現前了!

輕安 就是 粗重的煩惱沒有了 善法佛法薰修沒有剛開始那麼困難 那麼辛苦 這就是 業障消了;由於 越薰修 越歡喜 越學越輕鬆 一下子 這念心跟佛法相應了 有點三昧的前滋味現前了 就法喜充滿 這個時候 七覺支的第五覺支 也就是 喜覺支 就現前了!

由於 法喜充滿 越學越努力 一下子 心輕安 法喜 禪悅的快樂就會現前 定境輾轉增上 於是 第六個 定覺支 就現前了! 由於 定覺支 現前了 才能知道這世間所有的快樂都是假的 只有善法 出世間法才有究竟的安樂,所以 能捨下一切世間的雜染 煩惱 習氣 稱為第七覺支 稱為 捨覺支!

  

     所以 西方極樂世界的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這個遠離苦 得到究竟的安樂,不是 隨隨便便得來的!

必須 你用七覺支 調身調息 跟 法相應 得到的!

所以 彌陀佛四十八願 有一條 不貪計身願 也就是 到了西方淨土的眾生 所得的快樂 有如比丘得到滅盡定的快樂!

這個快樂 不是憑空掉下來的 是從七覺支的輾轉增上得來的,我們念佛 念佛人 要怎樣知道 自己念佛念到往生有望呢?!就看你念佛 有沒有念到 跟上面 七覺支 所說的觀行的境界 都達成了 就可以審視自己念佛的功力到哪個地方 也自然知道 往生有沒有望了!

     所以 華嚴經 的十忍品 第一個音響忍 就是講這種境界,跟西方淨土 的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是無二無別的!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順忍?謂于諸法,思惟觀察,平等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正住修習,趣入成就。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順忍。

   我們聽聞佛法 與七覺支相應,得到了愛樂佛法 努力修行的音響忍 以後就要進入 這個 十忍品 的第二忍 也就是 順忍 的境界!

   順忍就是順從佛法 順從佛陀的教法,除了喜愛修習以外 還能 順著佛的法教去做 自己沒有自己的意見!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 學了一點點的佛法 就會有自己的意見 然後發明一些自己的思想見解 顯異惑眾 以顯自己比佛菩薩 還要厲害!但是真的 比佛菩薩還厲害嗎?!

    

     我們這一品 十忍品 以前 已經說過十地品 十定品 十通品,好好看看 這些法身大士 不可思議的境界,都是 我們這些凡夫 用思議心 怎樣推求都推求不出的境界,但是 有很多人 連這些法身大士 的神通妙用 能耐都沒有,就以為自己懂得了一點點的佛法 就自以為比佛都還厲害!

   其實 我們要怎樣知道 一個大善知識 他是不是大菩薩再來的!很簡單!

   在華嚴經十地品中 特別講說 十地法雲地的菩薩 他可以堪受 十方諸佛菩薩所有的佛法 法門 教化 都能永不忘失,真的大菩薩 你問他 大方廣佛華嚴經 法華經 般若經 這些都是他曾經在佛陀前 薰修過的經文 這些經文,單單 阿難都有 聽過以後就永不忘失的本事,更何況是這種大菩薩 他自然有 讀自己阿賴耶識中薰習過種子的能力 可以馬上不假思議 把整部華嚴經 法華經 般若經 背誦出來給你聽 不但可以背出來 也可以不用看經書 自己就講解所背誦的經文 所有的義理 而沒有任何的障礙!

就像 <<維摩詰所說經>>中 維摩詰居士 是金粟如來再來,他在 維摩詰經當中 可以自由無礙的講一切甚深佛法 都能沒有障礙 這就是告訴我們 真的佛菩薩再來的 真的假不了 假的一定是真不了!

   所以 假的 善知識 很容易魚目混珠,真的 善知識 是老實修行 依教奉行的 也就是 他有順忍的功夫!

  

   順忍,就是 安於 佛所說的道理 好好安心 耐心 毅力 的思維觀察,從觀察中 隨順的了知 佛所要講的這些道理 背後所隱顯得義理,更重要的是 能讓這念心 達到清淨,最後 隨順這種正法好好的修習,這念心 喜歡修習 觀察到一下子相應這種道理 就是稱為趣入,最後得到 成就 稱為 順忍!

 

所以 順忍 是柔順於佛法的心,一個人要真的能長時間 安忍在佛法上 不斷的薰習 這要很大的耐心 跟 毅力 所以 稱為忍! 忍 於 止心不動 如理觀察! 能夠 平等 不違背佛的教理 這要 懂得 觀音菩薩所講的十種心的人 才辦得到的! 這十種心就是:大慈悲心 平等心 無為心 無染著心 空觀心 恭敬心 卑下心 無雜亂心 無取捨心 無上菩提心;這些心 就是跟 普賢行願品 的禮敬 讚嘆 供養 懺悔 隨喜...這些事相上的修學 是相等 相應的!

所以 柔順忍 就是這樣的忍,我們對於佛法 要有耐心去學,佛法名詞很深 很雜 名相很多 境界很深,很多人 一看到 就放棄了!

這都不是順忍!

為何我們看到佛法就不想學 覺得太難 太雜 就學不下去,這表示自己的業障還很深!

所以碰到這種廣大法 甚深的法義 就頭痛 難過 沒有耐心學!所以 十忍品第一個就是音響忍,你連 佛法的道理都聽不進去 就要勤懺悔!

要想 越過 音響忍走到第二個 順忍,要有很多的過程,第一個音響忍--你碰到佛法起喜愛 超越一切困難的心去學習 就是一種 心不驚怖 不畏 不害怕,才能 如理的修行下去!

順忍是每個修行的人 都必須經過的過程 也是大部分 佛門中人 最多人還在當中努力的境界,要 有耐心 毅力 才能 走到七覺支 由精進 走進輕安 從輕安走進歡喜 由歡喜走進 定 現前!定現前 以後 能捨 就能趣入無生 就是 下面要講的無生法忍!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有少法滅。何以故?若無生則無滅,若無滅則無盡,若無盡則離垢,若離垢則無差別,若無差別則無處所,若無處所則寂靜,若寂靜則離欲,若離欲則無作,若無作則無願,若無願則無住,若無住則無去無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生法忍。

     我們眾生為何修學佛法會覺得很累 很辛苦呢?!因為我們住著於 有一個佛法 可修,有法可修 就落入生滅的境界! 凡有生滅 就是 有造作! 有造作 就一定會覺得 疲倦 煩厭!

如果 我們今天真的如 這一段的經文一樣----不見有一法 甚至少法 可生 可以學,這念心 一下子就超越了有無的對立,你就可以盡未來際都在做佛事 也不會起心動念 想自己會累 或是 作了很多 感覺到厭煩!

   凡是會覺得累 覺得厭煩 都表示自己的心 還落在有為的境界,還沒有到達 無為的境界,就要勤求懺悔 更精進的努力!

   在佛法中的止觀 觀行當中 把修行的境界 分成九種,又稱為 九住心,也就是 修學止觀的九種層次跟境界,到最後一個就是 無功用行!

也就是 你對於這種法的修行 就算不用費力 盡未來際 這個觀行還一直持續的進行下去 不再閃失過;我就以我個人 對於念佛 持咒的體會,持咒 念佛 可以持得很用心 念得很用心,在這當中 一定會有九住心 不同的止觀的層次,念佛 持咒 我都可以持到 在公司 打計算機 算帳 都可以不停止持咒 念佛,但是 一開口跟人講話 這個咒 這個佛號就斷了! 所以 禪七期間 佛七期間 大家要禁語 就是這個道理,你想想看 身口意三業中 我都可以持到 身業打計算機 意業算帳 都還不妨礙 持咒念佛,但是 口業 這樣一講話下去 竟然就斷了念佛持咒的觀行,這表示 我的持咒 念佛 還沒有到達 念佛 在九住心 當中最後一個無功用行的功夫,就該覺得自己該慚愧懺悔 努力修習,因為 你真的 無功用行 的話 就算你講話 講話是講話 念佛是念佛 兩者互不妨礙! 這就是 觀行成就 也就是 三昧正定現前了!

    

所以 無生法忍 真的你可以達到不見有一法可生,這一定必須是 心 做到三昧現前了,這念心 達到 觀行隨時現前 無功用行 才能不再有所謂起除了觀行成就的心以外其他的動念!

這是 事相上 三昧成就 的境界,而無生法忍 還要更進一步去觀察 事相上 三昧成就 的境界 本性是空寂 不生不滅的這種智慧! 才能進入 無生法忍! 所以沒有前前 自然沒有後後,很多人都說自己開悟了!

是開什麼悟?! 你的 無功用行 的事相上 的功夫到家了嗎?! 真的到家 才有辦法 走後面的 無有少法可得的 契悟無生道理的觀察;所以 無生 是不簡單的!

念佛人 念再多的佛 都還只是事相上的佛號,要念到 事相上的佛 觀行成就了! 事一心不亂的功夫到家了 才有辦法進入 用般若的觀行 如理觀察 進入 無生法忍的理一心的觀行!

所以 很多人說 面見阿彌陀 何愁不開悟! 又說 花開見佛 悟無生!

可見得 悟無生 要到你見到自己的佛性 心中的阿彌陀佛的佛性現前了 才算是 悟無生,悟無生 是什麼境界呢?

就是 十忍品 第三忍的這一個無生法忍,可見得 華嚴經 也跟 淨土法門 的關係無二無別!

甚麼是無生法忍! 這一忍的經文 講得跟 般若心經很像 就是要你見到五蘊皆空,見到自己五蘊都是本自空寂 沒有一個實在可得,就是 這裡講的 無有一法可生 也不見有一法可滅! 因為佛性是本具的,沒有生起 也沒有滅的時候 我們一切的煩惱 都是性自勞慮!杞人憂天!

所以<<楞嚴經>>上說:狂心頓歇 歇即菩提!

只要我們當下這念心 把心放下 當下就是岸了! 所以 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這個岸 就是 放下! 要放下 就要有 看破的智慧,從看破的智慧 自己覺得自己只是 放不下而已 才這麼苦惱!

一放下 把心歇下來 當下就是清涼菩提 就是岸 就是本具的菩提妙明真心!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佛的無上妙明真心 必須要真能放下 把心歇下 這才是我們每個人 本來的面目 本來的樣子! 所以 才說 才知此生 性自勞慮! 所有的苦痛 煩惱 都是 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因為 自己作繭自縛 才會有那麼的煩惱 苦痛!一旦放下 當下的心 歇了 才知道 原來本來的樣子才是真正的自己 才是自己的真生命的歸宿處!

舉例來說:我有一個朋友,是管理一個單位的,結果有一天 有一位同事在工作場所中 因為休克昏倒 沒有人發現 等到發現的時候 已經來不及了! 我這個朋友 就從那一天開始 就一直內疚 就沒有辦法再去工作上班!

這就是 作繭自縛,因為 看不破 放不下 所以 一直抓著自己的內疚 痛苦著 然後什麼事都不能做! 這就是 看破 放下 的重要,要知道 世間是無常的 沒有一件事 是隨時都可以如自己的意那樣 平安幸福,遇到事情的時候 就要隨緣盡力 盡力了就要放下,這就是 看破 放下! 看破 放下 不是甚麼都不做,而是 隨緣盡份了 後面就要有這個智慧 看破放下! 人才能繼續往前走,才能越走越光明!

例如:我們過去世 或過往的歲月中 做了很不好的事情,很多人 都把這個事情 一直放在心上 揮之不去 變成心中的一層陰影,變成學佛 學法 放下煩惱的障礙 這都是 看不破放不下 所以 這一品十忍品就很重要以<<楞嚴經>>上說:狂心頓歇 歇即菩提!

因為 十忍品 就是要告訴我們 要依照佛法的道理 看破這世間的一切都只是假相而已 執著只會給自己帶來無謂煩惱,而佛法 說這些都是假的 那什麼才是真實的呢?!就是 一切法 本自空寂 不生不滅 的這個菩提心 涅槃性才是真實,也就是 這個無生法忍所要講的智慧,這才是真!

有這樣的智慧 你才能真正地去觀察 一但觀行成就了 自然就能看破放下! 看破放下 不是 每天都在那裏說一切都空 就真的空了! 是要從生活中所有的事情當中去歷練 去落實這十忍的觀行 不斷的自我暗示 用心觀察 一但觀行成就了 這念心能觀的心與所觀的空境相應了 才能算真正空了! 否則 都只是嘴上辦事不牢 的假空,不是有真正功夫的空的!

這一段 無生法忍的經文非常的好: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有少法滅。何以故?若無生則無滅,若無滅則無盡,若無盡則離垢,若離垢則無差別,若無差別則無處所,若無處所則寂靜,若寂靜則離欲,若離欲則無作,若無作則無願,若無願則無住,若無住則無去無來

我們眾生看一切法 都是有生起 有滅去,但是 生起 真的生起嗎?滅去 真的滅去嗎?

例如:有人一出生就很有錢,但是他真的一出生就有錢嗎?如果是的話 他就應該打從娘胎出生就帶著財富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 卻不是;將來要走的時候 連身體也要丟掉的時候 他有辦法帶走一絲一毫嗎?!故知 一切法 本來無生 自然也不滅,我們眼前所看到的 所有的擁有 都只是 因緣和合的一時間的假相,實際上 當因緣不具足的時候 眼前所有的一切假相 自然也是沒有 !所以 說 不見有一法生 也不見有一法滅!

如果 一切法 本來無生 自然無滅,我們就是 不知道 因緣法 所以執著眼前 好像種種條件聚合之下產生的現象,產生染著;如果 心中無生 就不會被這些外相上的法所染著 這念心 才能懂得 法性無盡的智慧! 法性 因為無生 所以才能沒有盡頭!

就跟<<金剛經>>講的一樣:佛說非身 是名大身!

我們的世界是相對的世界,有大就有小,有相對的大 就還有更大,例如:有人說 上帝是最大,就有人為了顯示 比這個上帝還要大 就安了一個阿拉 還要更大!阿拉 還不算大 因為上帝發明世界 是因為 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有人認為 只是發明太極的神還不夠大 就發明更大的無極老母!從此 世界就開始爭論不休,回教徒 跟 基督教徒 跟 某某教 大家就在爭誰的神最大! 然後 就產生了很多的紛爭 戰爭 不同的觀念,這就是 我們這個世間的人 都在相對的境界當中 爭得你死我活 永遠沒完沒了!

佛教 就直接告訴你,相對 是 一切煩惱 對立 生死的根本,直接就是 無生 直接就是 沒有身 就是真正的本來的樣子!

無生 自然沒有盡頭,你有生 有為 就一定有開始有結束 有起頭就一定有盡頭!

所以 說 無生則無盡,無盡 就當下這念心 不再起任何分別跟妄想 自然就離開一切心中的染污跟垢染;就因為沒有一法可得 自然也 沒有清淨 跟 染污 的對立,自然就不會分別處所!

因為 有染 有淨,所以 眾生要去找清淨的地方 離開染污的地方;如同<<觀無量壽佛經>>中 葦提希夫人 碰上了惡子 被惡知識提婆達多 教唆,把 自己這個母親給軟禁起來 把自己的老公給關起來活活的餓死,碰到這樣的逆子 讓他生起很大的出離心,不想待在這樣濁惡的娑婆世界 想要求生 清淨的西方極樂世界!

這就是 還未悟到無生,無生 連生都沒有 哪有什麼淨土 跟 穢土的分別呢?!

所以 無生 就不起分別,安住無生的人 心本來就本自寂靜 不生染淨處所的分別,當下遠離對立 當下就是淨土,淨土 不是離開染污的世間另外還有一個淨土,而是以當下這念心 清淨 無染 無分別 無生 不起心動念 為自己的淨土 為自己究竟安樂的地方!所以 寂靜 自然 離欲,其實我們心中種種的想念 欲求 都是這念心 想出來的 分別出來的;舉例來說:想自己是男生,自然就有一個對立的女生,男生覺得女生跟自己不同,有這樣的想法 自然就有男女的欲染,如果 自己是男生 不做自己是男生想 自己是女生 不做自己是女生想,無此故無彼,自然 所有的欲染 就消除了!

當人 無欲 自然心就沒有 想要怎樣,自然 心就無造作,無造作 就是 心 無作!無作 就沒有願望,無有甚麼願望想念 自然心就無住,什麼地方也不會 住著了!

所以 無住生心,不是口上講講而已 你就作到的! 華嚴經這裡跟大家講這個 你要達到無住生心 是有次第,很多人 都很羨慕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一聽到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開悟了!

這是沒有前前 就沒有後後的事情,你第一個要 心作到 沒有分別 沒有愛染 沒有取捨 沒有染淨 這是不簡單的境界,舉例來說:我們民國初年有一個金山活佛,他要吃東西 餿水的東西 他可以吃,人家很恭敬供養 很漂亮好吃的東西 他也吃;這是心要做到 苦樂 冤親 染淨 都能平等的人才作得到的! 所以 我們嘴上說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只是嘴上講講的應無所住 離真正的應無所住 還有一段距離,因為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的人 一定是能悟到 無生法忍的人,正因為 悟到無生法忍 才能正如經文所講的:無生 則無盡,無盡 則離垢;離垢 則無差別;沒有差別的心 是無分別心,已經超越了二乘 聲聞緣覺的境界!是大乘菩薩的境界 生死跟涅槃不二 沒有染淨國的差別心,問題 是 我們一般人 不可能做到這樣 所以 還要往生西方淨土去 證悟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 才說 花開見佛 悟無生!

所以 無生忍的觀行 就是要我們 觀察 一切法 本自無生,一切法 本來的樣子 就是不曾生起過 又哪要執著 甚麼生滅呢?! 眾生都在 得 跟 失 當中執著,愛染的東西生起就想要擁有 就是 得,得不到 就是 失!然後就苦惱! 或是 不好的 苦的境界生起了 自己碰上了苦 就覺得自己的快樂失去了 卻不知道 得到苦 跟 失去快樂 是相對的 本來平等,都是一時的因緣 碰在一塊兒 產生一時的假相而已 實際上 因緣只是假相 本性是沒有起滅過!

 

所以 無生忍的觀行 就是要我們 觀察 一切法 本自無生,一切法 本來的樣子 就是不曾生起過 又哪要執著 甚麼生滅呢?! 眾生都在 得 跟 失 當中執著,愛染的東西生起就想要擁有 就是 得,得不到 就是 失!然後就苦惱! 或是 不好的 苦的境界生起了 自己碰上了苦 就覺得自己的快樂失去了 卻不知道 得到苦 跟 失去快樂 是相對的 本來平等,都是一時的因緣 碰在一塊兒 產生一時的假相而已 實際上 因緣只是假相 本性是沒有起滅過!

說起假相 就進入 下面的如幻忍!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幻忍?

再來就是第四個 如幻忍! 幻 就是 假相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 所有的幻相 都是由很多的因緣聚合起來 才變成的一個暫時騙人眼目的假相!佛經上最常講的就是 譬如 善幻師! 幻師 就是魔術師! 我們世間的人都知道 魔術都是騙人的把戲!

魔術變出的東西 都不過是用 障眼法 讓你覺得好像真的變出那樣!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皆悉如幻,從因緣起,於一法中解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此菩薩知諸法如幻已,了達國土,了達衆生,了達法界,了達世間平等,了達佛出現平等,了達三世平等,成就種種神通變化。

我們都知道 魔術是騙人的把戲,但是 卻沒有這個智慧 知道 我們世間所有的現象也是一樣 是這樣騙人的把戲,假假真真 真真假假,把假當真 把真當假 對我們眾生來講 根本就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所以 菩薩就有這種 觀察 世間一切法 都不過是幻化的 那種觀照跟智慧! 為什麼呢?

因為 世間所有的東西都不過 所有的條件因緣 都聚合在一起了 就產生了!是 一時的 沒有永遠!

就好像 工畫師 能夠畫出很多的畫,他要有 筆 圖畫紙 自己的心 自己過去學過畫畫的技巧 各種顏色的塗料 加上自己心中產生一種想像,於是 這些條件 都成立了 他就可以畫出一張 他想要表達的畫作! 問題是 這個畫 也是 因緣俱合之下的結果,沒有真實的自性可得!

菩薩就好像 變幻術的魔術師一樣,可以 藉由各式各樣不同的條件因緣 變幻出各種不同的幻相出來,這些幻 都來自 這一心的想念出來,心想著 一隻大象的樣子 魔術幻師 就變出一隻大象的樣子出來,然後 又想到大象放到一個箱子當中變不見了,就變幻出 真的一隻大象就這樣不見!

所以 菩薩 就悟到這種空性,從空性 來出假,隨意自在 的大作夢中佛事,做種種利益眾生的事情,雖然 做無量的事 變幻無量無邊功德利益 讓眾生發心 修集功德資糧 實則知道這也不過幻相 不會被這些佛事的幻相所迷惑!

所以 才說 菩薩能起幻利益眾生,雖然無量利益 也能當下了達一切如幻 而不執著 不取著 不妄想! 說法 可以從第一義諦 無障礙地們都知道 也能從無量的俗諦 沒有障礙講說根本的空性了不得 沒有障礙!

因為他了達 所有的國土 眾生 法界 世間 都是平等,所以 可以空中出假,假中歸空 空假不二 深入一心的道理!

譬如幻,非象、非馬,非車、非步,非男、非女,非童男、非童女,非樹、非葉、非華、非果,非地、非水、非火、非風,非晝、非夜,非日、非月,非半月、非一月,非一年、非百年,非一劫、非多劫,非定、非亂,非純、非雜,非一、非異,非廣、非狹,非多、非少,非量、非無量,非粗、非細,非是一切種種衆物;種種非幻,幻非種種,然由幻故,示現種種差別之事。

就好像 魔術幻師 他用這念心 起種種的想念 可以變化出空間想像的 各種 象 馬 車 步 男女 童男童女 樹 葉 花 果 水 火 風 白天 黑夜 日 月 或是 時間想像的一個月 一年 百年 一劫 多生累劫 定 亂....這些種種的幻相的東西

但是 這些都是從心生起 心滅而滅 不管起滅 都不過是各種幻相條件聚合 的假相,所以 一心 當中 本來就沒有 象馬車步男女這些東西 真實存在 也沒有各種時間差異的存在可得,所以 這一心當中 本自清淨 本來就不可得一切 幻相,但是也不捨 一切幻相 都可從心 跟 種種條件 幻出這些差別的東西產生!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一切世間如幻,所謂:業世間、煩惱世間、國土世間、法世間、時世間、趣世間、成世間、壞世間、運動世間、造作世間。菩薩摩訶薩觀一切世間如幻時,不見衆生生,不見衆生滅;不見國土生,不見國土滅;不見諸法生,不見諸法滅;不見過去可分別,不見未來有起作,不見現在一念住;不觀察菩提,不分別菩提;不見佛出現,不見佛涅槃;不見住大願,不見入正位,不出平等性。

因為他了達 所有的國土 眾生 法界 世間 都是平等,所以 可以空中出假,假中歸空 空假不二 深入一心的道理!

菩薩因為知道就好像 魔術師 變出種種的東西 本來是假的真理,所以觀察 所有 世間一切因緣所生的都如同 只是假幻 假相的道理;包括 所有眾生執著的 業力可以產生種種世間的狀況 煩惱產生世間所有的樣貌 國土世間的假相 法世間本是假相的事實 時間 業趣染著而產生歸向的世間的假相 乃至世間的成 住 壞 空 造作 等等的假相,菩薩都如實的知道 觀察到都如幻相 都是假相!

所以 心不迷惑 染著 這些幻化的假相,當下就是無生 不見有眾生生出 也不見有眾生滅去 不見有未來生起 也不見當前有一念心可以住著;知道 菩提的本性本自空寂 沒有一法可得可觀察 也不分別菩提的有無!

知道佛出現只是一時因緣的假相 不見有佛出現 也不見佛有涅槃 一切都能無住著!

所以 說 菩薩不見一法可得 自然 雖然建立 極樂國土 也能知道 淨土與穢土是不二的,雖能修證菩提 也不分別有一菩提可得!

因為 知道一切法 幻 的緣故!能心生一切幻 利益眾生 也能知道 這些不過一時的假相 不起一念分別執著!如善幻師 那樣變化自在 不迷失本心!

是菩薩雖成就佛國土,知國土無差別;雖成就衆生界,知衆生無差別;雖普觀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動;雖達三世平等,而不違分別三世法;雖成就蘊、處,而永斷所依;雖度脫衆生,而了知法界平等無種種差別;雖知一切法遠離文字不可言說,而常說法辯才無盡;雖不取著化衆生事,而不舍大悲,爲度一切轉於法輪;雖爲開示過去因緣,而知因緣性無有動轉。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如幻忍。

所以菩薩能夠成就佛國 在世間 卻不見有真實世間可得!雖能成就像極樂世界那樣的淨土,也能知道 跟娑婆國土穢土本無差別!

雖然能知道 成就種種眾生都度化 根熟,也能知道 眾生有度 跟 未度 在本性上 本無差別!

雖然他能 有普遍的觀察一切法界 千差萬別 所有業行因果的差別,也能這念心 住在法性寂然不動上頭!

雖然知道 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平等不二,也能夠沒有任何障礙分別觀察 知道到所有 過去 現在 未來所有的法的道理!

雖然可以成就照見 五蘊 所有處所煩惱永斷 又能度脫一切眾生 也能了知一切法界平等 無有眾生與佛的差別性 雖然能知一切法遠離文字的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的境界,也能 隨順沒有障礙的說法 而且能辯才無礙!

雖然不取著有一眾生可度 ,但也不離開 大悲心 為一切眾生大轉法輪平等救拔!

雖能開示一切法過去的因緣沒有障礙 也能知道這些因緣 本來就不可得 本自沒有動轉可得! 因為 菩薩知道 空性 跟 一切法 不二 如同幻化 如同善幻師 可以隨意變幻 了達幻性本空 空有都不執的緣故!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焰忍?

接著說第五忍 也就是 如焰忍! 焰 就是 太陽很熱,地面上 看起來好像有一層的水在地上 又好像有一層水氣 在蒸發,實際上 你靠近去看他,才發現 根本甚麼水都沒有!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同于陽焰。譬如陽焰,無有方所,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斷、非常,非一色、非種種色亦非無色,但隨世間言說顯示。菩薩如是如實觀察,了知諸法,現證一切,令得圓滿。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如焰忍。

我們世間的樣子也好像這樣---看似表面上是有,實際 靠近去看 如理的觀察跟思維 結果發現根本就是沒有!

就好像 陽焰,他本來就沒有一個方向跟所在,本來就不存在的 既沒有方向跟所在,自然說 陽焰 這個東西 沒有內 也沒有外,表面上看好像有 實則沒有 但是這個現象 也不能說他有 或 沒有!既然不能沒有就也不是斷滅無有,也不能說他就真實常有存在!

就如同三世的業報一樣,所有世間的一切都是分別出來的,色即是空 所以說 非有;但也不可因此入了斷滅 故說非無;雖然一切法皆空,但空也即是色,所以也不入斷滅 仍妄有似有的三世因緣果報的因果業報!歸一的空性 跟 多的緣起 都是我們虛妄分別出來的 所以 一切法也非一飛多 不能說無色 也不能說是種種色 就好像陽焰一樣,似有非有 等同幻化一性 本不可分,諸法性也是如此!

陽焰不是一種色 一種現象 也不說他是種種色 或種種現象!但是 這個現象 為了方便一般人觀察知道 有這種現象,所以 才有種種的 名相 跟 語言來形容他! 菩薩觀察一切法 也是一樣的道理,他能知 一切法 非空非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空不二 都能如實觀察 了知這些法如同陽焰一樣 似有實無 雖無但仍幻似為有的道理,雖無菩提可得 而能證種種菩提 一切都能圓滿無障礙 所以 就是菩薩的如焰忍!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夢忍?

 

接著說第六忍,也就是如夢忍!有人說 人生如夢接著說第六忍,也就是如夢忍!

到了這品的法身大士的境界這個地方,大菩薩已經把前面種忍的觀行都已經圓滿成就了!

先是 音聲忍,再來就是順忍,順忍 已經是你的觀行法門上路了!

再來就進入 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再來就進入 無生法忍,無生法忍 雖然做無量的佛行,都不起分別妄想!

雖然做無量的佛行,都不起分別妄想!無生法忍就是 你的修行,到無功用行 不用作意去推 自己就會上路 不管怎麼作都不會累!

 

雖然 不起分別妄想,但是還是有 色相的外事在做雖然 不起分別妄想,但是還是有 色相的外事在做,所以 這些 境界相,,所以 這些 境界相,就要如幻觀 觀一切法都不過是幻化不實的,沒有一法真實可得!

如幻觀 觀一切法都不過是幻化不實的,沒有一法真實可得!

雖然無一法真實可得,但是不可落入斷滅,就好像雖然無一法真實可得,但是不可落入斷滅,就好像 陽焰 遠看非有,近看才發現 什麼都沒有!雖然近看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表示就沒有,而是有 卻知道是假的!

從知道是假的,來觀察自己的心的全體大用,你以為 全體大用就是真實,所以 就要進入 如夢觀,觀 全體大用 如夢!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夢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如夢。

有人說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夢如人生!

但是 又有幾人真正的在現前當下的這念心的境界當中,直觀當下境界的全體,都如夢一般,夢時非無, 乃至於醒了不可得?!

這個如夢忍,是<<金剛經>>最重要的第一種觀行,是<<金剛經>>最重要的第一種觀行,我們很多道友都有誦持<<金剛經>>的習慣,唸到最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是讀過的沒有一個不會背這句話,但是 能說 能讀 會背 但是做不到!

<<莊子>>有一個莊周夢蝴蝶,夢中的自己 是蝴蝶,醒來的自己是人,兩個都是自己,那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從現實世間中的自己來說:

三十年前的自己 是自己,那是 三十年前的當下 感覺自己當下全體的境界是自己,現在回想起 那個過去的自己 就好像是一場夢!

舉例來說:三十幾年前 我在國中 學校的老師 罰全班半蹲,如果那時候覺得什麼都有,什麼都很真!

三十年前的當下,覺得 半蹲會酸,現在三十年過去了,現在回想起 腿就不會酸了,表示 過去三十年 當時所覺受的 半蹲是腿酸的是過去的一個因緣,就跟作夢 醒來以後 才發現是一場夢是相同的!

因為現在的自己,不具過去那樣的因緣,所以 現在覺得 過去的那個自己很假!

那麼 現在的自己就真實嗎?!

現在的自己 全體當下這念心的 造作,如果蛻變到 明天的自己,才又發現 現在的自己就好像也如同一場夢,沒有真實可得!

所以我們晚上睡覺 做一場夢,夢中自己 自己是蝴蝶,夢中 你不需要 外面的身體 就可以感覺夢中那個假的 眼耳鼻舌身意好像跟現實生活中沒有兩樣!

一旦醒,才發覺夢中的 這個自己 是真實的!

心 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 不需要藉著 醒來時 好像 有六根,才覺得那是自己!

只要有心,有沒有外境可得的 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 並不重要!

就好像夢中 我們沒有外面的六發動,自己就可以在自己的獨頭意識當中,造作所有不同的自己,因為 心 可以造作所有不同的自己,這個自己 就是 化身,化身就 普門品講的你可以變不同的身分一樣!但是 化身的那個身分 不是真正的自己!

 

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非欲界、非色界、非無色界,非生、非沒,非染、非淨,而有示現。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知一切世間悉同於夢,無有變異故,如夢自性故,如夢執著故,如夢性離故,如夢本性故,如夢所現故,如夢無差別故,如夢想分別故,如夢覺時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如夢忍。

 

例如晚上作夢 夢到自己開車撞到很多東西,一下子嚇醒了,才發現,從佛性上來說夢到自己開車撞到很多東西,一下子嚇醒了,才發現---還好只是做一場夢,不是真的有撞到很多東西!

就是說:這念心在夢之時 有示現所有境界的能力,等到醒 才發現 原來是看錯了!夢有呈現 世間一切境界的能力,但是 夢 不是世間!因為夢中的境界 實際上是了不可得!

那我們看現實的人生 過去的自己 現在的自己 也都跟夢中的自己一樣,因緣散了,了不可得,由此可知 當時所感覺的世間,也不是真的世間!所以說 夢中一切不是世間!

雖然是夢,但是也不離開世間,具造百界千如 的能力,果非世間的話, 你的心 也應該是沒有境界才對!凡有境界的,不離開世間法!

我們晚上做夢是如此,難道白天醒來的境界就真的?!

所以 修行人 認識 自己的心 才是真實的自己,心就回到當念不生!

如果心不生,就無夢境可得!

如果是常修習 不起心動念的人常覺醒,這時候 哪有夢可得?!

有時候 我們現實生活跟 夢中 跟 自己禪定中的境界,你分不出哪個是真 哪個是假的境界!

 

我們常笑 瘋人院裡的精神病人 都活在自己 自以為是的世界裡!

其實 ,在這個人生的春秋大夢的當下 每個人 不也都是活在自己自以為是的境界當中嗎?!

自以為是 以為夢中的所有都是真的 都是對的,等到醒的時候 反而覺得夢中的是假的!其實不管是夢 還是 醒來的人生 都是 這念心 自以為是的造作當中!

接著說經文:

有生 有沒,其實 有生 有沒,其實 都是 妄覺出來的東西 醒來時才發現 了不可得!

了不可得的東西 本來就沒有生處 自然也沒有沒處!

這念心在夢之時 有示現所有境界的能力,都是 全心顯現的,由心 顯現本自沒有染淨的差別!

如同 大海,海浪的相有起 有伏,但是 水性不動!這念心有具造一切境界的能力,但是 心的體性是 不動!

 

這段是說<<華嚴六相>>的觀察:

夢的總相:

有一個莊周夢蝴蝶,莊子夢到自己是蝴蝶,醒來時才發現自己是人,不管是夢中的自己 還是 醒時的自己,不外乎 就是當下的全體一心!不離一心 總體的呈現就是總相!

所以說:知一切世間悉同於夢,無有變異故,如夢自性故

夢的別相:

夢中的自己 是蝴蝶, 醒來的自己是人,兩個都是自己

執著,才會覺得中的蝴蝶是自己,醒來時 有執著 才覺得自己是人!

問題是 兩個都是自己!不同的執著 起不同千差萬別不同的夢,乃至不起念 起不起念的夢,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所以說:由於夢的自性 就是迷惑當前的境界故起 如夢執著故!

 

再說 夢的異相跟同相:

別相不同,三十年前的自己 跟二十年前的自己 別相不同,但是 比較一下 三十年前的自己 二十年前的自己 體性是相同!所以說不異!

體性離開一切有 無,所以說夢性離故也都是自己,有夢境 無夢境都是同一體性!

現在覺得 那個過去的自己 覺得那是假的自己,現在的自己難道就是真嗎?!現在的自己 表面上當下是真 但是明天來看 現在的自己又是一場 不同千差萬別不同的夢, 就好像 覺得過去的自己是假的!這是同相,每一天 一直過去,雖然都像一場夢 但是內容都不同,所以是異相!

 

夢的成相:

有起心而有色相的夢,不起心 而有無相的夢,都是這念心, 全體所造 所成就的,這是成相!

 

夢的壞相:

乃至於 夢起!

所以 就有夢滅,夢滅 又回歸到這念心 莊周夢蝴蝶,夢滅 又回歸到這念心 莊周夢蝴蝶,原本的空寂!

這念心 本來是沒有任何造作的,夢中蝴蝶的自己 不是真的自己,,萬籟俱寂的!

但是因為 這念心 醒來的這個自己也不是真實的,起了執著才有了夢!

才發現 原來法界本自同一法味,了不可得,那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

真實的實相就是 了不可得,那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響忍?

 

接著說第七忍,也就是如響忍!

如響觀,就是觀世間一切都好像 空谷中迴響的聲音,都無實質的!

空谷的響聲--都不過是 山谷間的迴音有真實的人在叫--所以不實!

雖然不實,但是非是 有一個心造作而有!

因為迴音不是 我們用叫而有的,是 不思議的因緣而作!非有法可得 也非非有法可得,皆是循業發現 不可思議!

 

我們知道了 普門品講的你可以變不同的身分!

這念心 如心造作!化身不是真正的自己!

 

這念心 如心造作 而有世間,雖然說 非因緣法 而有世間,雖然說 非因緣法 非自然法 都因妄執而有,故稱心非自然法 都因妄執而有,故稱心 才是真正的自己 如夢觀!這還有觀心造作, 才是真正的自己 如夢觀!這還有觀心造作,這裡的如響忍,,但是 是進一步的觀心 這裡的如響忍,,但是 是進一步的觀心 表面似有造作 實際本自無作!

 

這念心 表面似有造作 實際本自無作!

 

這念心 你找得到嗎?!

 

所以 諸佛的神力 你找得到嗎?!

找不到,無作妙力又稱為 找不到,無作妙力;因為 無作自成 所以所以;因為 無作自成 所以所以 法身無相 稱為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法身無相 稱為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這一段的經文可以對應到<<華嚴經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經文中的天鼓,天鼓 是無情物, 但因等覺菩薩的無作妙力,產生了教化 剛生兜率天的天眾的演說妙法的能力!

 影片跟經文對照如下:

 

「佛子!菩薩足下千輻輪,名:光明普照王。此有隨好,名:圓滿王,常放四十種光明。
中有一光,名:清淨功德,能照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隨諸眾生種種業行、種種欲樂皆令成熟。
阿鼻地獄極苦眾生,遇斯光者,皆悉命終生兜率天。既生天已,聞天鼓音而告之言:『善哉善哉!諸天子!毘盧遮那菩薩入離垢三昧,汝當敬禮。』
「爾時,諸天子聞天鼓音如是勸誨,咸生是念:『奇哉希有!何因發此微妙之音?』
是時,天鼓告諸天子言:『我所發聲,諸善根力之所成就。諸天子!如我說我,而不著我,不著我所;一切諸佛亦復如是,自說是佛,不著於我,不著我所。諸天子!如我音聲不從東方來,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業報成佛亦復如是,非十方來。
諸天子!譬如汝等昔在地獄,地獄及身非十方來,但由於汝顛倒惡業愚癡纏縛,生地獄身,此無根本、無有來處。
諸天子!毘盧遮那菩薩威德力故放大光明,而此光明非十方來。
諸天子!我天鼓音亦復如是,非十方來,但以三昧善根力故,般若波羅蜜威德力故,出生如是清淨音聲,示現如是種種自在。諸天子!
譬如須彌山王有三十三天上妙宮殿種種樂具,而此樂具非十方來;我天鼓音亦復如是,非十方來。
諸天子!譬如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盡末為塵,我為如是塵數眾生,隨其所樂而演說法,令大歡喜,然我於彼不生疲厭、不生退怯、不生憍慢、不生放逸。
諸天子!毘盧遮那菩薩住離垢三昧亦復如是,於右手掌一隨好中放一光明,出現無量自在神力,一切聲聞、辟支佛尚不能知,況諸眾生!
諸天子!汝當往詣彼菩薩所親近供養,勿復貪著五欲樂具,著五欲樂障諸善根。
諸天子!譬如劫火燒須彌山,悉令除盡,無餘可得;貪慾纏心亦復如是,終不能生念佛之意
。諸天子!汝等應當知恩報恩。諸天子!其有眾生不知報恩,多遭橫死,生於地獄。

諸天子!汝等昔在地獄之中,蒙光照身,捨彼生此;汝等今者宜疾迴向,增長善根。
諸天子!如我天鼓,非男非女,而能出生無量無邊不思議事;汝天子、天女亦復如是,非男非女,而能受用種種上妙宮殿園林。如我天鼓不生不滅,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生不滅。汝等若能於此悟解,應知則入無依印三昧。』

「時,諸天子聞是音已,得未曾有,即皆化作一萬華雲、一萬香雲、一萬音樂雲、一萬幢雲、一萬蓋雲、一萬歌讚雲;作是化已,即共往詣毘盧遮那菩薩所住宮殿,合掌恭敬,於一面立,欲申瞻覲而不得見。
時,有天子作如是言:『毘盧遮那菩薩已從此沒,生於人間淨飯王家,乘栴檀樓閣,處摩耶夫人胎。』
時,諸天子以天眼觀見菩薩身,處在人間淨飯王家,梵天、欲天承事供養。
諸天子眾咸作是念:『我等若不往菩薩所問訊起居,乃至一念於此天宮而生愛著,則為不可。』時,一一天子與十那由他眷屬欲下閻浮提。

時,天鼓中出聲告言:『諸天子!菩薩摩訶薩非此命終而生彼間,但以神通,隨諸眾生心之所宜,令其得見。 諸天子!如我今者,非眼所見,而能出聲;菩薩摩訶薩入離垢三昧亦復如是,非眼所見,而能處處示現受生,離分別,除憍慢,無染著。 諸天子!汝等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淨治其意,住善威儀,悔除一切業障、煩惱障、報障、見障;以盡法界眾生數等身,以盡法界眾生數等頭,以盡法界眾生數等舌,以盡法界眾生數等善身業、善語業、善意業,悔除所有諸障過惡。』 「時,諸天子聞是語已,得未曾有,心大歡喜而問之言:『菩薩摩訶薩云何悔除一切過惡?』 爾時,天鼓以菩薩三昧善根力故,發聲告言:『諸天子!菩薩知諸業不從東方來,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而共積集,止住於心;但從顛倒生,無有住處。菩薩如是決定明見,無有疑惑。 諸天子!如我天鼓,說業、說報、說行、說戒、說喜、說安、說諸三昧;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說我、說我所、說眾生、說貪恚癡種種諸業,而實無我、無有我所。諸所作業、六趣果報,十方推求悉不可得。

 

 

 

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與法性無有相違,令諸衆生隨類各解而得修學。

這裡說的谷響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與法性無有相違,令諸衆生隨類各解而得修學。

這裡說的谷響,就是 有人對著 山谷喊叫,,就是 有人對著 山谷喊叫,然後 山谷產生迴音,這個山谷的迴音 好似有人在叫然後 山谷產生迴音,這個山谷的迴音 好似有人在叫,實則只是一個迴音,沒有真實的一個人在叫可得!

所以 山谷的迴音 都是 因緣而起所以 山谷的迴音 都是 因緣而起,同樣的 諸佛說法的 緣起的本質是空,,同樣的 諸佛說法的 緣起的本質是空,雖說同一音的同相,但可以隨著眾生不同的業感緣起 各自產生自己所解脫的佛法而修學!雖說同一音的同相,但可以隨著眾生不同的業感緣起 各自產生自己所解脫的佛法而修學!如同 谷響一樣,諸佛 本來無示無說,如同 谷響一樣,諸佛 本來無示無說,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但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但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皆是 從無作妙力而得!

如帝釋夫人阿修羅女,名曰:舍支,於一音中出千種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

 

 

這種無作妙力 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就好比 帝釋天的夫人,這個舍支她本是一個阿修羅女, 她可以出聲說話, 一個聲中 自然業力產生 千百種音出來;而且這些 聲 這些千百音千百種音出來; 都不需要隨著心力 思維造作 自然就能出不同的音出來!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無分別界,成就善巧隨類之音,於無邊世界中恒轉法輪。

菩薩也是如此,能於無分別的新的境界中,不思議就能成就所有隨眾生不同的根器 菩薩也是如此,能於無分別的新的境界中,不思議就能成就所有隨眾生不同的根器 而演善巧的言語,於 無量的世界當中 用無作同一的妙力而演善巧的言語,於 無量的世界當中 用無作同一的妙力 恆轉不同千差萬別的不同根性的法輪沒有障礙!

 

此菩薩善能觀察一切衆生,以廣長舌相而爲演說,其聲無礙,遍十方土,令隨所宜,聞法各異;雖知聲無起而普現音聲,雖知無所說而廣說諸法;妙音平等,隨類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達。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如響忍。

 

從上面的如響忍,可以知道 這個菩薩的忍力成就 就是 無作妙力 可以一心遍知所有觀察的眾生境界 根器,用廣長的舌演說 此無作妙法!

這個聲音沒有遮障 可以周遍一切的法界 令有緣的眾生 隨業發現 隨心力種子的不同 各個隨類得解自己相應的法;菩薩 雖然有這種 無作妙力出無作音的能力,但是確知道此聲本自無起,雖然無起又能恆常不動的現這些音聲說法!

 

如同 寺院 每天早上早課擊鐘,未利益一切眾生故!

願此鐘聲超法界,鐵圍幽暗悉皆聞;聞塵清淨證圓通,一切眾生成正覺。

此鐘聲因為 當下這念心,遍知一切法本自虛妄,智慧光明順著鐘聲的法性,傳到地獄中,地獄眾生一聞鐘聲,所有苦具當下皆熄!

此皆是佛力 無作妙力所作,好比西方淨土的 鳥 樹 羅網 水聲 皆是說法,如響說法,雖有說法 實無自性,本自空寂!

雖知空寂,本自無一切法可說 但是不廢緣起廣說一切法!

雖然 所有音平等一味,也能隨類讓不同眾生自解佛法,用智慧來了達菩薩的佛法!

如<<無量壽經>>所說: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個隨類解,如畜生道眾生就會聽成是畜生道的語言,如人道眾生 各國方言 大有不同,但是 隨其法性 空寂 無作妙力,各自聽到自己所孰悉的語言 演說種種法要!

故知 此語言 文字 雖各有千差萬別 但是 眾別同歸一性 的時候,一性 能生無量無作妙力 超於 語言 的界線 無一不語!

故知 諸佛 所說 如響忍,突破 響 的障礙 歸於 無性,無性 則 無不性,無響 則 無一不隨類響 超於法界無有障礙,故有 無遮妙力!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影忍?

 

接著來說第八忍,如影忍!上面 如響忍 可以得到無遮妙力!

說到 無影忍,就想到 最近 兒童卡通片 最熱門的[火影忍者],火影忍者的主角 也就是 炫窩鳴人,他專門修習 影分身之術,也就是 他可以用自己的查克拉 的能量 變化很多的化身,這些化身 都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等同是 本尊在現場 可以作各種的事情,是沒有差異的!

其實 查克拉 這個名詞,是出自於 日本 東密的名詞,我們知道 佛教 密宗有分成 東密 跟 西密,西密就是 西藏密宗,大部分的人都對於西藏密宗很熟悉,但是 很少接觸到 東密,東密 又稱為唐密,也就最開始 最原始的密宗 是唐朝時 直接從印度傳到中國,但是 最後 傳到日本去!所以,日本把唐朝的密宗 給發揚光大了!

東密 最講究 查克拉了,查克拉 用現代的語言稱為 生命的能量或質量;我們一切有情 之所以有能活著 就是有這種生命的質量 支撐著身體,所以 身體才能存活下去;如果 套一句 佛教唯識的名稱 又稱為 阿賴耶識的業力!我們人的身體 如果 阿賴耶識的業力 能量盡了 一離開身體,身體就會壞掉 臭掉 四大就會分離 就會衰敗!

所以 當初 我一看到小孩在看日本的卡通片,他們看得很津津有味,但是 懂得 東密的道理的人來看,這簡直就是在講佛法所說的神通妙用!

 

所有我們有情生命的一切,都受到當下這念心 的質量所掌控,你的心 不被一切物質所左右 你就是質量超過了 物質的界線;當你 禪定 的心 超過時間的對待 這個生命的質量 馬上就超過了 時間的界線;那麼你就可以無所不能 無量光 無量壽了!

阿賴耶識的質量,無法用任何科學儀器可以測量得出來,就跟 佛陀 可以不必經過 顯微鏡 就可以看到一缽水當中有八萬四千種蟲子 是一樣的!

我們現在的科學 可以用儀器 放大看到 一缽水中有各種 細菌生物,但是 佛陀 是用他內證法性的境界 體驗到 一缽水當中 所有眾生的全部 包括 業力 因果 能力 十如是 ...所有的智力 都圓滿的具足跟知道!

 

從 這個卡通片來看,炫窩鳴人 可以用他本尊的查克拉 指揮他的分身 去作種種的事情!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 菩薩可以變化無量的化身 到各個佛國土去度眾生,而且 化身跟化身之中 所有的智力 指揮 作用 都不會錯亂 也不會有障礙!

所以 我們要去西方淨土 就是 你要學習 可以分身,到十方國土去度跟自己有緣的眾生;到那時候 你就可以捨頭目腦髓 都沒有障礙,因為 就算是你的化身 到十方國土 還是有那個業力要隨業受報,但是受報 是 幻化身,因為 你對於[我] [身體]都沒有這個我執,所以 才能變化無量身形去度眾生,我們現在之所以 無法六根互用 是因為 六根迷惑自己所感知的內外境界當中,產生執著 分別 跟 妄想的情識的作用, 所以 六根的本能就被鎖住了,無法 六根周遍十方法界沒有障礙;同樣的 執有此身 認為是[我],你就無法分身無量 沒有遮障!

其實 有分身 不是法身大士才能有這樣的境界,阿羅漢 就有這個能力!

『一身』是本身,無量無邊身是分身、是化身。

通常講阿羅漢就有這個能力,但是能力不大。

《高僧傳》記載,有一位印度的法師在中國弘法,住了一個時期之後他要回國。有許多信徒要給他餞行,他都答應了,而且時間是在同一天。到第二天他要走了,大家在十里長亭跟他告別的時候,有個人說「昨天法師到我家應供」,另外一個人說「昨天法師在我家應供」,這一調查,同一天他分身五百多個身,家家都去應供,才曉得這法師有神通,分身。古大德示現這些,他一示現他就走了,不會再留在這個地方。阿羅漢都能分五百身,同時到五百人家去應供,何況如來?

 

華嚴這裡講的 如影忍,就有點類似這個意思;請問 能影分身 五百個比丘去受供,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這位比丘呢?!是五百個?!還是一個呢?其實 都是虛妄,五百個 等同一個,一個等同五百個,這就是 華嚴境界 的 一即多,多即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沒有遮障!

雖然有說 多身 但是受用是一身;雖然 一身 變化成多身 但這多身 各自的受用 各不相同,都沒有遮障!

不要說,阿羅漢 菩薩才有分身;地獄中的眾生也有 無量分身;如<<地藏經>>所說的五無間地獄的罪人,一身亦滿,多身亦滿,各自見到自己受到業報的痛苦!

由此可知 分身 是 我們每個眾生本具的本能,但是 被 妄想 分別 執取 給障蔽掉這個功能,這個功能 必須你的心 可以達到 隨時隨地 都無住 不思議心 現前才能顯出!

例如 地獄的罪人 對於 所知的地獄境界 是不思議--你想都無法想像 連動一個念頭的時間都沒有,念念都無法住,他就要受到業報,受完這個業報 還沒來得及動到念頭 就又念念無間斷 的受下一個罪罰,所以 他就有這個 分身無量 都要受罪報痛苦的業報!

諸佛菩薩 也是無念 不思議心 超過了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的障礙 所以有不思議心 無作妙力 分身無量 大作夢中佛事!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非於世間生,非於世間沒;非在世間內,非在世間外;非行於世間,非不行世間;非同於世間,非異於世間;非往於世間,非不往世間;非住於世間,非不住世間;非是世間,非出世間;非修菩薩行,非舍於大願;非實,非不實。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辦一切世間事,不隨世間流,亦不住法流。

 

接著我們開始正說經文:此菩薩 就是指 這個證 如影忍的菩薩,他觀察世間 要成辦一切世間的事情,都能不住!

不住 就是 無住涅槃;我們知道 涅槃有四種: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涅槃 跟 性淨涅槃!

有餘依涅槃 就是 證到阿羅漢果 梵行已立,此生已辦,不受後有,但是 阿羅漢 雖然證到空性,空性就是涅槃,但是 他還活著 還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還是要受到 業力的支配,只不過因為他證到空性 不執著這個身體為我,所以 隨時都可以捨壽捨這個身體 直接進入涅槃;阿羅漢有這個身體,遇到寒冷 還是會覺知身體很冷的苦;遇到沒東西吃 身體還是會覺知身體飢餓的苦!所以有 身體還是有依報的 故稱 有餘依;等到 阿羅漢 往生了 他灰身滅智 滅度入到涅槃,就不再受到有這個身體的遮障 跟痛苦,稱為無餘依涅槃;所以 只有佛陀 跟 阿羅漢才能證 有餘依涅槃 跟 無餘依涅槃!

除了這兩種涅槃以外還有兩種涅槃,只有大乘的菩薩跟佛 才有這兩種涅槃,一個是無住涅槃,一個是性淨涅槃!

不住 不隨 就是 無住涅槃;為什麼可以不住呢?!因為諸法的本質是空寂的 清淨的,菩薩 知道 法空 所以 體證 性淨涅槃! 不起於座 是 性淨涅槃,而能做一切事情 不隨波逐流 不住著生死境界 是 無住涅槃!

所以 菩薩 要行一切夢中佛事 大坐水月道場,又要超然於世間,就必須 觀一切法 如影 而成於忍,這個忍 就是 堅住這個觀行 永不喪失!

這個菩薩 可以分身 到無量的世界去,就跟我們去西方淨土一樣,我們說 我們求生西方淨土,是真的生嗎?!

生,實際就在當下,這念心的法界 業感不同了,法界現前 自然就現不同!

就好像 你看電視 撥到甲台 甲台播放美國的風景,你所感知的是美國的境界,然後 遙控器 再一撥 撥到乙台 乙台在播法國的風景節目,你所感知的全體就是 法國的境界;所以我們說 生西方極樂世界,說是 生 其實是無生,就在當下這一念心的法界全體 產生了作用當中 圓滿的具足!

另一方面來說:<<彌陀經>>上說:彼佛光明無量,遍十方國無所障礙;所以 阿彌陀佛 不在西方,說 在 西方 是 方便說;實際說 十方法界既然 阿彌陀佛 都遍滿了,其他諸佛 也是一樣全部都遍滿了;所以 你不管在 任何一個法界 任何一個地方 全體都無一不是佛所在的地方!

你說你要生西,其實佛就在當前全體的當中,所以 你說 生西方 實則不生;心的頻率對到了 當下就是到那個世界;所有十方世界 就跟 地獄的眾生一樣,一身全體遍滿,分身無量也是遍滿,一個不思議業現前 沒有空間的問題,因為 空間 本自本空,無量世界 把他鑽進 一個毛孔中,世界也沒有變小 毛孔也沒有變大;就是可以互融互入沒有障礙,這就是 因為 不管你空間多大 都是空性,空間多小 也一樣都是空性;空性 入空性,空性出空性,空性 本自空寂,沒有大小的問題,所以 菩薩 影分身無量世界去,這些分身 都像影子一般的不實,雖有 分身 實際是無分身,是名分身!

所以 到不管哪個世間去度眾生,生 則實際無處可生;從哪個世界 沒,就是離開,實際 沒有真實地離開可得;都不過是當下這一念的無作妙力所成而已!

又菩薩 多身 同於一身,一身 同於 多身,如果說 一身 不動本座 又哪能說他在哪個世間內,若說多身 都在那些世界當中 也不能說在這些世界之外!

下面所講的[非行於世間,非不行世間;非同於世間,非異於世間;非往於世間,非不往世間;非住於世間,非不住世間;非是世間,非出世間]都是同樣的道理!

菩薩 不起於座,不離當下全心,雖分身到十方國土度無量眾生 供養無量諸佛 菩薩,但是有作 跟 無作 沒有兩般,所以 非修菩薩行,雖然有作跟沒作菩薩行 一般,但是 還是不捨度眾生 供養諸佛的大願!

 

譬如日月、男子、女人、舍宅、山林、河泉等物,于油、于水、于身、于寶、于明鏡等清淨物中而現其影。

 

菩薩觀察 分身於十方國土 大作佛事,其實是幻化的,就好像 明鏡 照著 外面的境界,鏡中的影像 雖有外面境界的影像,實際上 鏡中的影像 是了不可得!

就好像 油,清澈的油 會像鏡子一樣 反映映射 外面的影像;水 我們看過河流 還是 湖泊 會映射岸邊跟山林的影子;寶就是寶石 有些寶石 可以映射外面的影像;這些道理都跟 鏡子是一樣的;千江有水 千江月,一千個大江水 都會映射 月亮的影子,就好像 一千個 鏡子 都會映現 外面的景物 各個不同,如果 你把這一千個鏡子 聚在一起 鏡子 所現的就變成一個 現前當下全體的影像,你分開了 各自照不同方位 他又可以照出不同的影像;影像 可以照映 所有的山河大地 或是 上面經文所說的 日 月 男人 女人 舍宅 等等,但是 你要找 鏡中的影像 有真實的可得嗎?!

實際是了不可得,鏡子 隨著不同的因緣 變換個方向 就 一個影像都不會殘留下來 改照映別的景物!

所以 菩薩的分身 一身 也是類似這個道理,因為 無住 性淨 所以 這念心跟鏡子一樣 可分無量 隨無量因緣 照無量世界所有眾生 隨不同的分身的心 無可思議的作佛事;佛事作完了 又同歸於一心 一點影子都不存留,因為 他了達於 一切都如鏡中影像 了不可得 隨其因緣 作用同一 但是所現各自不同,雖現不同 實際照的功能都是一;雖分身多身 實則眾身本是一身,全是一心不思議妙作!

影與油等,非一、非異,非離、非合,於川流中亦不漂度,于池井內亦不沈沒,雖現其中,無所染著。

 

這裡是說:油 好像 鏡子一樣 能現出外面的影像,這個油當中有影像,影像 不是 油 所以非一;油 中 又有影像 所以說 非異;油能現影像,所以說 非離開 油 跟 外境 有影像可得,所以 說 非離;油 跟 外境 會隨著因緣聚合而有,如果 外境改變了 油中所現的影像也變,所以 說非合!

影像 跟 油 的關係,好像 油 中的影像出現 大川急流 也不會變成 漂流於水,即使 油 放入井水中 油也不會沉入井底,油 跟 水 是無所染著,我們的心 跟 所有的境界 也都是這樣的 不為一切境界所染!

 

這裡是說:油 好像 鏡子一樣 能現出外面的影像,這個油當中有影像,影像 不是 油 所以非一;油 中 又有影像 所以說 非異;油能現影像,所以說 非離開 油 跟 外境 有影像可得,所以 說 非離;油 跟 外境 會隨著因緣聚合而有,如果 外境改變了 油中所現的影像也變,所以 說非合!

影像 跟 油 的關係,好像 油 中的影像出現 大川急流 也不會變成 漂流於水,即使 油 放入井水中 油也不會沉入井底,油 跟 水 是無所染著,我們的心 跟 所有的境界 也都是這樣的 不為一切境界所染!

然諸衆生,知於此處有是影現,亦知彼處無如是影;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近遠。

 

但是我們眾生對於一切境界 都是迷惑的,例如 你禪定中 無一切境界 就是 這當中沒有境界可得;等到 出定到外面的境界中過日子,就說 到處都有各種境界;其實 當下這念心 本來就沒有 無境 跟 有境 的對立;就好像 鏡子一樣,鏡子照到一張白紙 就 鏡中存一白紙的影像;鏡子 照到 其他的境界 就會現出無量雜亂的影像;不管 所照的影像 有比較靠近的景物 還是比較遠的景物;景物雖然離鏡子有遠近的差異,但是 鏡子中的影像 沒有遠近的差異,通通都在鏡中的映象影像中同一平面 沒有遠近的差異!

所以 我們十法界眾生的境界 雖有千差萬別,但是 一真法界來說 都是不離當念全體 沒有差異!

眾生迷惑了自己的本體本質,諸佛 則知 一切十法界的境界都跟 鏡中的影像一樣 沒有差異 都不過是 鏡子能照的作用而已 本自虛妄 隨不同因緣 而現不同 而已 所以不生分別!

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謂自、他別,而於自國土、於他國土,各各差別,一時普現。

<<無量壽經>>上說:[知土如影像;恆發弘誓心。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修勝菩提行,受記當作彿]!

這六句經文,土是指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是影像,夢幻泡影。

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任何現象。

極樂世界四土,常寂光土沒有影像,那是真的,實報莊嚴土有影像,方便土、同居土就更不必說了!

妨不妨礙阿彌陀佛?一點妨礙都沒有。

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前面這三種淨土,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完全是為接引眾生。

每天講經說法,他有沒有辛苦?在我們凡夫說,佛很辛苦,一天到晚都沒有休息。

其實我們全想錯了,他怎麼樣?他作而無作,無作而作。 雖然現身教學,講經說法,看他好像忙得不亦樂乎,其實他什麼事都沒有,空空如也。

他沒有著相,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說無作而作、作而無作,他那個作跟不作是一不是二。

我們凡夫不行,作了就是作了,不作就是不作。

他能夠作跟不作是一

這個妙,這我們無法想像,所以這是不可思議。

換句話說,他無論現什麼方法的時候,永遠不會疲勞,為什麼? 他沒作,真的沒作。

教學一天講到晚,一句話沒說,他累什麼!

為什麼一句話沒說?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怎麼說法? 起心動念才說法,沒起心動念怎麼說法? 所以佛的現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現身、說法、表演,表演是持戒、修行,表演,統統沒有起心動念。

 

所以 這裡 菩薩就能知道 一身 多身 本自不二,眾生身 即使自己身,自己身 能化眾生身,所以 生佛不二!

 

為什麼?因為 全是 一心的境界,一心 的境界 就是 這一心 全部都是如來,一心 全部都是如來 就是 這一心中 全部都是智 的境界;所以 我們學唯識,唯識宗告訴你說:轉識成智,等到你的阿賴耶識中的 情識 全部都是一智 沒有其他的時候,這個阿賴耶識 就變成 白淨識 或是 智識 或是 一心都是如來大圓鏡智

這個大圓鏡 就跟 前面所講的 鏡子有照一切事物的能力 雖然可以照了一切 但是 知一切都如影像 連一個執取殘影都沒有,所以 我們說 一切眾生都再造業,包括四聖法界 聲聞 緣覺 菩薩 也都是在造業,只是 他們造的業 是 越來越清淨 越來越離開業的造作,但是

為什麼 如來 不再造作半點的業?!

因為 如來 的一心中 不再有識 而是全智!也就是上面經文所講的 [不作二解]!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說過:佛 跟 菩薩的差異,就在於 菩薩 不管講經說法 還是 作種種的佛事 都還會用到 思維 明了 作意 契悟 薰修 學習 的作用,但是 佛 就不再使用所謂的思維 明了 作意 契悟 薰修 學習的作用,因為 佛 講經說法 作種種的佛事 都是一心全智的作用!

 

只不過是 菩薩從初地 到 十地 到等覺,他作佛事 講法 越來越不需要用到思維 作意 就可以作佛事 講法了!所以<<金剛經>>說:一切賢聖,皆依無為法,而有差別!

 

如種子中,無有根芽、莖節、枝葉,而能生起如是等事。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於無二法中分別二相,善巧方便,通達無礙。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

 

菩薩的全智起了作用,這種不思議解脫境界的不思議心 不思議智 不思議無作妙力!

是怎樣的不可思議?!華嚴經這一段經文 譬喻得很好!

就好像 種子,種子 雖然能 長出各種的 根芽 莖節 枝葉,但是 種子 本身 你看不到 他有絲毫的這些樣子出來,菩薩對於 知一切法如影像,也是這樣的,在不二的境界當中 能知一切 空 有 二相所有的境界,對於空 對於 有,對於一 對於多,對於一身 對於多身,都是有善巧的方便 通達而沒有障礙,是名為菩薩的第八忍 也就是 如影忍!如種子中,無有根芽、莖節、枝葉,而能生起如是等事。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於無二法中分別二相,善巧方便,通達無礙。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雖不往詣十方國土,而能普現一切佛刹;亦不離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現,所行無礙;令諸衆生見差別身,同于世間堅實之相,然此差別即非差別,別與不別無所障礙。此菩薩從于如來種性而生,身、語及意清淨無礙,故能獲得無邊色相清淨之身。

 

這一段就是上面 我跟大家分享過的 你說生西方淨土 實際上 是不生,你說離開 娑婆國土 其實仍在當下不動,菩薩 也是如此,只要成就這個 色心無礙的境界 就不會受 多身 一身的遮障,也不會受到 空間的色身 色法的障礙!

這個對應到<<大乘起信論>>來說:有染心 跟不相應染心的差別,<<起信論>>說--從染心到成佛解脫染心 一共有六個過程!

就是 執相應染-->不斷相應染(依信相應地修學方便 漸漸能捨,而清淨心地 離開染污--這是說 圓教三賢位 十信 十住 十回向)-->分別智相應染(從初地 一直作意 體會實相一心 無相的法門 一直到 七地 對於無相的觀行 快要無功用行)-->現色不相應染(無相觀達到無功用行 --沒有一切心境的對待,心境都是無相一如,這是八地菩薩 能究竟的破除五陰境界中的色陰,知道一切色都成為廟有,沒有實在可得)

所以 如影忍 能破 色陰 的障礙,所以 此處的經文 所講的 獲得無邊色相清淨之身 就是對應 <<大乘起信論>>所講的 現色不相應染 也就是 色自在地能離一切色 都可以自在的緣故!

接下來的 下面的如化忍 跟 如空忍 在<<大乘起信論>>來說 就是 能見心不相應染 跟 根本業不相應染!

其實 一切法 都是相通的,我們看經文 不容易明瞭 佛的十地 跟 十忍間對應的關係,但是<<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 替我們解釋得很清楚 很容易了解!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化忍?

 

上面已經說過了 如影忍,知土如影像,一切多身 一身 眾生與佛都跟鏡中影像 似有實無,既然知道 似有實無,但是這是對於 諸佛菩薩而言 是真的似有實無,但是 眾生 所感知的還是一切都好像很真的!這也是真實的!

你不能說 我拿刀子來給你劃一下 你就不痛,打坐 腰痠背痛 腿痠腿痛,你不能說 如影像 似有實無,就真的可以 作到 似有實無,因為 眾生是眾生,你還有業 還有念頭 還有執著 還有分別,你再怎樣想要超脫 還是超不過 脫不了!

為什麼脫不了?!

因為 業力 的緣故,例如 地獄中的眾生,他受的苦 都是 業力所作;一點都不馬虎,有這個業 就是有這個業 就是要受這個業的真性所顯得境界!

所以 到了 第九忍 要講的就是 <<大乘起信論>>講的 心不相應染,就是 依於離開 這個心 從動達到不動 從作意達到不作意 從情識究竟達到無識全智 的解脫,心中 全智,那麼 業 就無可奈何了!

這個無動 就是 從種子業 來說,也就是 種子業 不動,凡還有起心動念 都還有生種子業 但是這個 如化忍 就是 無生種子業!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所謂:一切衆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所謂:一切衆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

 

現在正說經文:這段經文 就跟<<覺林菩薩偈>>所說的: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是一樣的意思,表示 所有的業 都是 這念心 變化所作的! 既然是心變化而有,所以 一切等同幻化不實!不管是種子 起現行,現行 薰種子,還是 種子業 影響 現行業,現行業 影響種子業,都好像 水的組成,可以是 氣體的H跟O2分離,然後H跟O2又聚起來變成了水,水碰到 冰點的因緣 就又變成了冰,冰遇到熱 又化為水,水再遇高溫的因緣 又變成氣體 H跟O2各自分離!

 

所有世間 出世間 各種不同的業力 不同的因緣,都好像 這樣 不同的因緣 依著業力條件的不同 不斷的變化 幻化! 所以 菩薩知 一切世間都悉如化!

 

下面的經文 提出染法的世間 五種 如化忍的觀察:

 

所謂:

 

(1) 一切衆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

 

舉例來說:就好像 有人跟你說酸梅,一說 你的口裡 就酸酸的 要流口水;或是 走在高處的 一條線上,你望下一看,這個腳掌心 就酸酸的 很害怕;眾生的一切都是心想生的,心一想 就有相對的業 來附著,所以 一切都不離開心想的業力!

例如 男生看到漂亮的女生,你不用思維 就會生出愛慕貪色的心,女生看到 魁武的男生 帥氣的樣子 就生愛慕的心,這都是 這念心 一起心動念造作 就生起 業的作用;問題是 女生真的漂亮 男生真的帥氣嗎?!如果 真的漂亮 真的帥氣 讓你喜歡,那麼 天上的鳥 看到 人道漂亮的美女 帥氣的男生 也應該是 升起 愛慕貪色的作用才對,但是 鳥 看到人 不管你是美女還是帥哥 都會恐怖,怕你把他抓起來;這就是 意 跟 業 所變化所作的緣故!

所以 真的有 美女 跟 帥哥可得嗎?! 全是 這念心 靠著 正報的這個業身 起想思維 而變化妄生的!十法界 中 我們所有的認知 都沒有一個真實可得,都是 意 跟 業 的幻化而生,由於 心起了覺觀 跟 想念的作用而成的!

所以 有很多人 失戀了 就要死要活,或是 貪於色愛欲愛 不能自拔 淫慾的心 充滿,就要好好思維華嚴經的這個 如化忍--全是 起心動念 想念 被這個 業身 障住而幻化而起的錯覺而已!

 

(2) 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

 

唯識三性說:依他起性 而起,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舉例來說:為什麼 男生愛女生,女生愛男生?!

都是因為 以[我]的這身 為此,起了一個相對 的他的[身]的差異,由於有了分別,所以 覺得不同,女生的身體有的 男生的身體沒有 所以好奇,想要一個女生搭配自己所沒有的;男生的身體 女生沒有 所以好奇 想要搭配;幾個男生打架 搶一個女生,或是幾個女生衝突 搶一個男生;都是 從分別起 產生了愛憎 情執的差異心!

其他世間的道理 包括十法界的道理 也都是如此,由分別故 所以十法界 各有各的執取 也因此各個不同,如果 沒有分別 就回到一心,一心 就是 真如法界 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遍滿普入 所有的十法界 都會 沒有遮障!

(3) 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

其他世間的道理 包括十法界的道理 也都是如此,由分別故 所以十法界 各有各的執取 也因此各個不同,如果 沒有分別 就回到一心,一心 就是 真如法界 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遍滿普入 所有的十法界 都會 沒有遮障!

我們眾生一向顛倒,以為生是喜的,死是悲的;還有一種是厭世主義的,把生當成是苦的,把死當成是樂的;其實苦樂從心,遠離苦樂的對待,當下就是極樂世界!

我們修念佛的人 都以 娑婆國土為苦,以極樂世界為樂;問題是 娑婆國土真的苦嗎?!極樂世界真的樂嗎?!

苦樂真的從心,你的心 是什麼樣的智慧知見,所看的事物 就是什麼樣的苦樂境界!

其實 西方極樂世界 之所以 稱為極樂,就是 他 是純一只有樂 沒有苦,才稱為極樂;苦 跟 樂 是相對的,佛法所說的樂 跟 世間人所說的樂不同,佛法所說的樂 是寂滅最樂,也就是 遠離苦樂的對待,回歸到當下這念心當中的智慧 是最樂!

如果你有這種心,即使在娑婆國土 也是不苦 而是樂,因為 娑婆國土 是修行大煉場,我們娑婆國土的修行人都以娑婆國土當成是三界火宅,這是因為你還沒有出離煩惱 所以要趕快出離火宅 趕緊超離三界,但是如果 真的當下這念心 超越三界,那就變成 三界火宅 我土安然,為何變成我土安然呢?!

因為 火宅 也是虛妄而有的 如夢幻泡影 所以 不離三界 涅槃就在當下!

所以 厭於娑婆國土是苦,欣求極樂世界是樂,以此求生淨土,這是方便法;如果 圓修圓證 已經把心轉過來的人來說 ---生死即是涅槃 煩惱即是菩提了!

你只要 在娑婆國土 這念心過得跟在西方淨土 沒有兩樣,做的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業,此土所作業行為因,用不到 厭此欣彼的方便,將來 自然水到渠成 果報還是去淨土!

這是最高明的念佛法門!最高明的念佛法門 就是 念[心],心轉變了,你就算 隨便持名念佛,這個名號自然念到心坎深處,不用假任何的方便!

因為 念佛的行門 就是要你 以名招德,把心中的阿彌陀佛 的功德給念出來!

所以 心清淨 則 國土自然就淨!

由此可知,所謂的苦樂 都是妄取而得的;例如:一般的凡夫,都以吃喝玩樂為樂,所以 哪裡有好吃的 哪裡有好玩的 跑得比誰都快;但是要教你去修行 你就喊苦了!

拜個佛,拜得腰酸背痛就喊苦,要你清晨三四點就起床做早課,你就喊苦!要你禁語 不講話 就喊苦! 要你打坐 就腰痠腿痛就喊苦! 現在 要把他反過來,把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就是 要你修行 你就喊苦的地方 給他作意---把它當成是快樂的,不斷的薰修 薰修久了,自然就 喜歡修行,歡喜修行,讓他不再覺得修行是苦的!

 

吃喝玩樂,表面上是樂的,就用智慧去觀照,吃 到最後 真的吃是快樂嗎?!吃 到最後沒有什麼 真的好吃可得!

 

喝 也是如此,玩 也是如此,很多人沉醉於 電玩的世界當中,電玩當中 每天在玩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就跟每日修行的定課 念佛是一樣的,如果 把玩一樣的心 改成 修出世法的精進 修行沒有一個是不成就的!

 

所以<<華嚴經 淨行品>>文殊菩薩告訴大家要[善用其心],把喜歡吃喝 貪於吃喝的心 轉成 喜歡學佛法 不斷的上求佛道,把喜歡吃喝的心 變成 想到自己飢餓要吃喝一切餓鬼畜牲都飢餓需要吃喝 然後施食!

把喜歡玩的心 轉成 喜歡薰聞反省檢討自己所修集的佛法;最後 還要更進一步 所修集的是樂 也不執著為樂,不起貪著;我們薰修佛法的目的 是為了 反省自己 利益眾生用的,但是 不可 貪著於法,貪著於法 就變成是佛學,拿佛法當成是 訓練的工具 幫助你達到實相而已,最後連法 也要放下,那就真的大自在了!

所以 六祖壇經上 六祖慧能大師碰到 無盡藏比丘尼 誦三千部法華經,曹溪一句 就亡!

 

我們學經的目的,不是貪取 功德,而是 用經來觀照自己 用經來提醒自己 把經用在生活當中 用經來反省自己,而不是 告訴別人 我念了幾遍 還是 告訴別人我幾十年每天都以此為定課,逞自己的功德殊勝!

 

如果會用經 就是轉經,如果是仗著經 來逞自己的威風 就被經所轉!

 

轉經 還要轉到 經就是自己 自己就是經,最後通達整部經的真實義理;你只要好好用心在一部經上用功,用功到最後 達到一心,那就 一經通達 所有大乘經教 也都通達了!

就跟六祖慧能大師一樣,他沒聽過 涅槃經 法華經 但是只要一聽到 馬上就可以跟你講經,而且還說的頭頭是道,就算是 講經很多年的老參 老法師 都還講不過他那般的見解!

 

這就是 通達經的甚深義理以後,其他的義理自然都能觸類旁通!

 

我們修習 誦經 持咒 念佛 拜懺 種種的修行 都要了解,做這些有形有相的行門,他背後的意義為何?!

 

背後的意義就是幫助你達到一心,一心 才是 所有法門最徹底的目的!

 

因為 那才是大乘最究竟的一法印,也就是真實的不二法門!

 

如果你不了解 背後的意義,只認為自己 眼前所做的有形有相 才是究竟 才是真實,那就是繞遠路 就是繞錯路!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 那麼多的宗教,每個都覺得自己的宗教是最高的 最好的?!

或是 每個修行人都把自己所修行的法門 認為是最好的,而想辦法把別人的法門給比下去?!

從古到今,屢見不爽,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法門才是最好,一旦有別人說 他的法門才是最好的時候,然後事情就發生了,然後 衝突 毀謗 都出來了!

 

這都是 大家都只執著 表相 的修行方式,但是沒有從 這些修行所要達到的目標去圓滿,如果 真的你圓滿了!才會發現 原來這個世界 殊途同歸 都是同一個,也就沒有什麼好跟別人衝突 去比較什麼才是最好的了!

 

因為 我們不管 做任何有形有相的修行 都只是一個下手處 從這個地方下手 最後的目標 都是同一個,就是 實相!

就跟 <<楞嚴經>>所講的二十五圓通的道理是一樣的,不管你用 十八界 還是 七大 的任何一個下手處 去修圓通 通通的目標都只有一個 就是 同樣的一個首楞嚴的大定! 真正有道的人,是無一法不是佛法的,因為他體會到<<金剛經>>講的一樣:一切法,無有高下!

所以 隨便信手捏來 無一不是修行 無一不是佛法,自然 遠離一切的執著 分別 跟 妄想!

所以 六祖慧能大師就說: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就是這個道理!

(4) 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

世間的人常說:謊話說了一千遍 謊話也會變成真理,即使 一句話 一個道理是不實的觀念 只要眾人共同的語言 還是 不斷的串習 薰修 自我暗示 最後隨波逐流,錯誤的觀念 錯誤的言語 也被當成是真實不錯的!

所以 佛成道時 就覺得 他所體證的實相 跟 世間人所知所見的 是南轅北轍的,當下就要示現涅槃,但是 梵天的天王 卻跑來請法,請求 佛 教化世間!

再舉一個上面說過的例子,有人每天都念法華經,念了三千部,你想 一部法華經 要念完要花四個小時,每天念 一年念三百六十五部,十年不間斷 才能夠累積到三千部法華經 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們眾生知見--覺得念經有功德,而執著 這個有相 的功德;結果碰到 六祖慧能大師 變成 曹溪一句 就亡了!

這就是我們眾生的知見 跟 諸佛的無上知見有很大的落差,造成的差異;知見是如是,所說的言說也是如是!

 

5) 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

最後一個就是 談到煩惱 也是 我們阿賴耶識 的種子 變化出來 現行,本來 種子起現行的知見,他來任他來,但是我們卻執取 想念 分別,還替他加工一下,這一加工 又反薰回去 薰回變成種子!

舉例來說:我們對境生心,例如 看到好吃的想入非非,然後 就起了貪吃的習氣煩惱,這就是 對境生心,妄起想念而生煩惱;所以<<大悲懺>>說:無始黯動,障此靜明,觸事昏迷,舉心縛著,於平等法中,起自他想,愛見為本,身口為緣,於諸有中,無罪不造!

你懂得這個道理以後,修行當中 初初學佛能遠離一切的惡的因緣就盡量要遠離,因為 我們的功夫不夠,你一遇事 絕對是昏迷的,就跟看到好吃的 就起貪吃的想念,見到美女 就愛箭射心;等到你的智慧心 整個現前的時候,對境不生貪染,就要藉境來練心 這時候 你才可以不用遠離,問題是 一般人不是這種人,<<四十二章經>>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我們一般人的功力沒有阿羅漢的功力,所以 要假修遠離行,阿羅漢 證的是 滅受想定!

滅受想定,就是 他把 五蘊中可以覺察到的 虛偽的感受 跟 想念 給滅了,不起感受的分別 也不起虛妄的想念,感受 是 身心的感受,感受是 觸境而來的,所以 十二緣起支說 :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感受以後 就生想念,你就把持不住自己,就生煩惱;有時候 煩惱 也會產生感受,這兩個互為因果,但是 最初始的前一支 還是 觸境昏迷,舉心就縛著在那裏,本來 一切法是平等的,觸境 不起憎愛,煩惱就無生了!

但是我們的習氣 無始劫來攀緣已久,你看到事情 就是想要自己插手一下,這就是攀緣習氣 由來已久,例如 禪七當中 佛七當中 是禁語的,你看到別人穿海青 沒穿好,你這個遇事就愛管閒事的攀緣心 習氣心 你就是滅不了,然後 比手畫腳 甚至人家還搞不清楚你的意思,就 哎呀 直接就用嘴巴跟他說了!

不知道 禪七 期間 佛七期間 就是要你 專心在你的用功上,禪和子 每天用功參禪,三十年 連隔壁臨單 每天晚上睡覺的是誰 禪堂中旁邊禪凳坐的是誰 都不知道!這就是真用功的人,他有智慧 知道觸事昏迷,一舉心就是縛著的道理!

所以 你要有 滅自己 受 跟 想 的能力,才可以信你自己有遇境不生煩惱的能力,否則 所有的惡因緣 能遠離就要遠離!

 

下面經文 提出清淨法的世間 有五種的如化忍的觀察:

(1) 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

 

我們娑婆國土有無量的煩惱,愛不重不生娑婆,所以 要用清淨心來調伏自己的心,如何 清淨心?!

不起 妄想 分別 跟 執著,而執著的原因 就是來自分別,你不分別 才能相應於 無為法,一起分別 就落入了 有[相]的想念,不分別 則 娑婆國土 一下就變成了淨土!馬上變成 出世間的解脫道!

菩薩道 跟 聲聞道 最大的差別就在於 聲聞道 破執著,破我執;菩薩道 直接就從修學不分別來下手,也就是 般若波羅蜜多;為什麼 菩薩道 要修六度波羅蜜?!

就是 不管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都是 以般若為導,般若法 就是無分別法!

舉例來說:

布施:你布施一塊錢 跟 布施很多錢,如果起了分別 布施一塊錢 跟 布施很多錢 就是有差異;但是 不起分別 那麼 布施一塊錢的心 跟 布施無數錢的心 這兩個心 都是平等的,不看事情的表相 全部都看當下這一心的全體大用,即使是布施一錢 跟 布施很多錢 都是當體即空,空性是沒有 多跟少的對待以及 分別,所以 無分別的心 當下 功德無量,就跟 當年 舍利弗 供佛一缽飯,然後 釋迦牟尼佛 當下就把他供養的那缽飯 轉施給 眼前跑過來的狗,佛就問 舍利弗:是你供養我的功德大,還是我供養一隻狗的功德大?!

舍利弗說:佛的功德大,因為 佛的心 無比的清淨

其實 佛用慈悲心供狗一缽飯 舍利弗用恭敬心供佛一缽飯,從空性 無分別 的角度來看 兩者是平等無差異的,但是 各人對於空性的體證 有差異,一心的程度有差異 所以 功德就變不同!

持戒:修菩薩乘 要持戒,持的是心戒,最高的心戒 就是無分別;例如:<<維摩詰經>>中 維摩詰的陋室中 都有一個天女 服侍他,舍利弗 就分別 男女相,女人 一直都在 男人的房間,天女說:我服侍維摩詰 數十年 連一個女相 都找不到,然後把 現在的聲聞 全部都變成是女人,問舍利弗說 是男是女?!這些聲聞就很難過,然後 天女就散花,花落在菩薩身上都會掉下來,花落在聲聞身上就會 著在身上 怎樣弄都無法脫落!所以 起分別心 你不管怎樣持戒 戒都無法圓滿,不起分別 就無戒可戒 善惡從心 都達一心 是無為戒!但是 我們眾生 達不到 你對境 還是會起分別,所以你就有戒可修,看到男女會生貪著 不能不分別你我 就有淫戒,這個淫戒 不要說有身體的接觸 從你當下這念心 一起男相女相的分別一開始 你就已經犯了淫戒!盜戒 從你一看到東西 就產生分別 產生喜歡 想要聚為己有 的當下 你就犯了盜戒!殺戒 從你沒有慈悲心 一起人我分別的對待開始 就已經開始犯了殺戒!所以 你不能不起分別,所以 就要從 有形有相 的戒相 開始學起,所有的佛法都是從有形有相的地方 開始下手,這是 前方便,前方便 的目的就是要你達到一心,你真的達到一心,就成為 持戒波羅蜜!

其他 忍辱 精進 禪定也都是同樣的道理,你每天都跟人家說你誦了好多經 念了多少遍的咒 多少聲的佛號,就表示 你還有分別心,真正無分別的人 即使一天只念一聲的佛號 也等同一天念二十萬聲的佛號,兩者之間 平等平等,因為 二十萬聲的目的 跟 念一聲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要你一心不亂!你達到一心 沒有分別 就是跟般若相應,就算沒有持名念佛,不管做任何事 也都是跟 持名念佛二十萬聲 沒有分別的!

問題就在於 你 的起心動念 還是有分別,所以 你 還是不能 眼高手低,還是要從 有形有相 的修行去下手!不管是你的般若波羅蜜 體證有多深,你都還是要從事上 有形有相的修行去下手,除非你 般若波羅蜜已經圓滿了!問題是 般若波羅蜜 圓滿的只有 佛,所以 就算是 法身大士 也是會不斷的在事相上去下手,我們把<<華嚴經十地品>>翻開來,菩薩就算到了十地 乃至 普賢菩薩的十一地 也就是等覺,都還是要從 禮敬諸佛 讚嘆如來 廣修供養 懺悔業障...這些有形有相的修行上下手,其他的人更不要講了!

所以 真正懂理的人,絕不會廢事!

 

(2) 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

 

三世 就是 過去 現在 未來,我們修學佛法 跟 般若波羅蜜多的空性相應,時間就沒有界線,就跟 前面所講的 如夢忍,現在看過去 如一場夢不可得,現在感覺一切都是真實的 如果對明天來講 又像似一場夢 不可得,未來更不用講了,未來還沒到 你想再多 都只是做白日夢而已 瞭不可得!

所以 了達 諸法緣起 一切都是空性,都是平等不二,自然就能回歸到一心,一心當中是真空,沒有什麼 過去因 今生受者是,也沒有 未來果 今生作者是;這是從體證 心性 的本質的角度 超然於世間的角度來說的;但是 你執著於 心性本質 又落入斷滅見,知道 空 不可得 所以盡未來際 無有障礙 沒有休息 一直做佛事,因為 你能體會空性 所以不怕煩惱法 煩惱法也是菩提法,生死疲勞 都是從貪欲而起的,但是處 生死 中 沒有貪欲 都是一心 做等同無作 一樣很自在!自然 生死中 無生,因為 一心平等的緣故!

 

(3) 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

 

我們這一段 要講的是 如幻忍,如化 就是 變化所做 無有真實可得!

眾生的一切 都是 業力變化所做,是 有情遍計所執假;菩薩的一切 都是 願力(心力)變化所做,是 「名假」、「法假」與「方便假」的 名言施設假!

前面的 是 業力現前 你就是要被業牽著走 不能不受報,所以 唯識 說一切有情的緣起 都是 業感緣起!

而諸佛菩薩的任心都可以自在,就是 他可以隨心 用願力 用心力 變化所有世間 選擇所有的世間 來渡化眾生 沒有障礙,所以<<覺林菩薩偈>>說:身不住心,心不住於身,而能做佛事,自在未曾有!

佛菩薩 可以用 如影忍 影分身之術 變化成千百億的化身 到十方國土去度眾生,就是依於願力 變化所作,雖有願 有身 但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等同 無願 無身,所以 作無量佛事 都沒有疲厭!這些佛事 不管是普賢行的上求佛道 還是下化眾生 都是廣大的修行!

就因此 才說 願力的變化 而成就 廣大的修行!

(4) 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

<<法華經>>上說:諸佛以一大事因緣,而出興於世,就是要讓眾生 開 示 悟 入 佛的知見!

甚麼是佛的知見?!

<<無常經>>說:若無老病死,如來世尊不出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

所以 佛出現於世間 就是要教大家 如何安住一心 這樣的大事,因為 你安住一心以後 生死馬上就變成是涅槃!所有的老病死 的問題 一次通通都拔除了,這不是大悲 又是什麼?!

所以 諸佛 變化無量身 教導眾生,這些身 都是化身,都是 如化忍 而成的,從 哪裡變化出來的?!從 悲心 願力 變化出來的!雖然變化 但是本質是不生不滅 形同幻化,但是 諸佛不幻化 眾生就無法接受到佛法解脫的利益,所以 諸佛 現地變化 幻身 是從大悲心 中 幻化出來的方便身,讓你看到如來 看到如來如何做,讓你學習,你才有辦法成就佛道!

所以<<永嘉證道歌>>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5) 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

誠如上面所說 諸佛菩薩依於 願心 心力 悲心,出興於世 為眾生說法,雖說無量法 實無一法可說,能說的都只是方便法化的作用,身 是從大悲心 中 幻化出來的方便身,讓你看到如來 看到如來如何做,讓你學習,你才有辦法成就佛道!

所以<<永嘉證道歌>>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誠如上面所說 諸佛菩薩依於 願心 心力 悲心,出興於世 為眾生說法,雖說無量法 實無一法可說,能說的都只是方便法化的作用,菩薩知道 世間如幻如化 如虛空花 水中月 實體不可得,但是不會說不可得 就不作,而是 無作而作 稱為無作妙力!

因為 沒有生死的恐懼 也沒有煩惱的恐懼,所以 智慧無礙 沒有遮障,而能四無所畏的說法自在,辯才也能無礙!

 

菩薩如是了知世間、出世間化,現證知,廣大知,無邊知,如事知,自在知,真實知,非虛妄見所能傾動,隨世所行亦不失壞。

上面講了 世間法是如何依染法的業力而變化而生,出世間法是如何的依於淨法而變化而生!

所以 說知[世間 出世間化],你清楚了 世間 跟 出世間 不管是 有情遍計所執假 還是聖者的 名言施設假,兩個都還是一個變化所作的假相,就能 證知 廣大的知道 無邊際的知道 自在無礙的知道 真實了達沒有障礙的知道,這些都不過是 變化出來的假相,不是 前面所講的---謊話說一千遍就變成真理的錯謬,也不會發生 眾生許多共同知見以為就是眾同分的真理 的錯謬!

 

這些都是虛妄的見解,眾生就是被這些所轉,例如:父母都結婚了,看到兒女到了適婚年齡 沒有找對象,兒女就是錯謬 父母的觀念就是正確!普世價值都是這樣的時候,所有的人 到瞭快要適婚年齡都要找對象,這就是眾同分 的妄見,明明是錯謬的觀念,把他當成是理所當然的真實跟正確;然後 有人 要找對象 結果是 男找男要結婚 女找女要結婚 但是普世價值 這是不對的,不管怎麼樣我們都無法對抗心中價值觀 這把錯誤的尺,所以 菩薩不同,他見到真理 就不會被 普世價值 依於 主觀意識 或 眾同分的價值觀 框框給框住了,即使 行於 世間如化忍的忍行成就 不為所動!

 

譬如化,不從心起、不從心法起,不從業起、不受果報,非世間生、非世間滅,不可隨逐、不可攬觸,非久住、非須臾住,非行世間、非離世間,不專繫一方,不普屬諸方,非有量、非無量,不厭不息、非不厭息,非凡、非聖,非染、非淨,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見、非不見,非依世間、非入法界,非黠慧、非遲鈍,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槃,非有、非無有。菩薩如是善巧方便,行于世間修菩薩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往;不著世間,不取自身,于世、於身無所分別;不住世間,不離世間;不住于法,不離於法;以本願故,不棄舍一衆生界,不調伏少衆生界。不分別法;非不分別,知諸法性無來無去,雖無所有而滿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無。

 

譬如化,變化是從心而起,變化所起 是 不可思議業力或願力所致,你無法 把 心 心法 做切割 來說業力是 心起 還是 心法而起;所有的業 如空中花 水中月 本來就是一場夢 瞭不可得 都是這念心變化所生,就好像 晚上做夢 都是這念心 唯心自鬧的一場鬧劇,本無所得,你能說心中所演出夢中的境界 是業力而產生的?!還是果報產生的?!就好像 空中花 本來是清淨的虛空相,自己妄執出一個飛蚊症看出的東西,所以不從業起 也不從果報而生!

 

所以 當下這念心 就是無相 無住 本來清淨 本來不生,這段經文就是 講這念心 空性的角度來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安住如化忍時,悉能滿足一切諸佛菩提之道,利益衆生。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如化忍。

 

安住上面空性 無生的境界,又能 無不相 遍諸法界,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滿足利益眾生之道,也能依於往昔再發菩提心 發願要奉事諸佛 普皆恭敬 禮拜 讚嘆 供養 勸轉法輪 請常住世 做種種虛妄的行,雖行 實則無行!

 

這個無不相就是下面的經文所說!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於化,譬如化士,於一切佛刹無所依住,於一切世間無所取著,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別,而趣佛菩提無有懈倦,修菩薩行離諸顛倒,雖無有身而現一切身,雖無所住而住衆國土,雖無有色而普現衆色,雖不著實際而明照法性平等圓滿。

菩薩摩訶薩 成就此忍,這個忍是 觀照 一切都業跟願力 變化所作,沒有真實可得!

菩薩 未離業力 牽絆就要觀 所有的染法 如化,遠離業力 使用願力 就要教導一切眾生 觀察 業力所變化的都沒有真實,對於 願力變化所作 也是如上面所講的 一樣的觀察 如變化所作 無有真實可得!

凡是所有的變化所作,都只是 化土,就跟 西方極樂世界一樣,除了 常寂光淨土 也就是一心 也就是一真法界 是真淨土以外,其他的 凡聖同居土 方便有餘土 實報莊嚴土 都只是變化所作之土!

又如<<法華經>>的化城諭 一樣,佛說三乘法 讓人出離三界火宅 進入涅槃,這個涅槃 不是真涅槃,而是 化城;化城 的意思就是 讓你暫時休息一下使用的,因為從初發心 到成佛 路途遙遠 化城就好像中途的休息站而已!

但是 菩薩 了達化城 非真實,所以不住生死 也不住涅槃;住煩惱如住菩提 住生死當下即涅槃,所以 能夠煩惱 生死都可以自在!

就好像這段經文的譬喻一樣,好像 菩薩有影分身之術,可以千百億變化之身,到任何的佛剎 雖到無量佛剎 也無所住著,不會說 淨土就住著 穢土就厭住,因為 他不管 穢淨 都沒有執著,對於 一切的佛法也不會生分別!

我們眾生 會對佛法生起分別,例如 念佛的說 參禪的不好,參禪的說 念佛的不好,或是 學華嚴 學法華的 就覺得別人都是低等;或是 學密的說 學顯得不究竟,學顯得 說學密的偏離 無生無相的正道;這都是起分別想!

或是 有學佛夫妻的 都是老參,我常見 夫妻兩個學佛都是老參,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夫妻吵起架來,用的語言居然也是佛法用語的吵架方式!或是自己所修學 契悟 體會的觀照般若 甚至拿第一締義理來反駁!這都是 沒有於一切法不生分別!

因為 分別 所以夫妻才會吵架!

因為 分別 所以 學禪的跟學淨的會打架,學 華嚴學法華的會跟 沒有學的吵架;學密的看不起學顯的 學顯得看不起學密的,或是 學小乘南傳的看北傳 藏傳的大乘 看不上眼,學大乘 密乘的看不起學 小乘學南傳的;這都是一念分別心起 產生的心態中謗法的障礙!

如果 大家都知道:<<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不生分別,就是 一心 就是 金剛經 實相的境界,就沒有什麼 取法分別的問題!你不取法分別 才能 佛法無邊誓願學,成佛 就是要你 所有的佛法的學分都圓滿了,你的這個[佛]才會圓滿成就!

你學禪的 謗淨土,學淨土的 謗學禪,將來 都會變成 如是因 得如是果,變成 學淨 學禪的障礙,你少了任何一個法門 的學分,你的佛果 怎麼樣都無法圓滿,所以 要懺悔 懺悔在無知中 不小心 於一切法 起了高下心,不管面對任何法門的修行人 都要謙卑學習,就跟 <<華嚴經>>的 善財童子一樣,不管善知識 學的是什麼法門 都要恭敬 都要虛心求教!凡是還有毀謗的 都不是真發菩提心,真發菩提心的人 就會像 善財童子一樣 要圓滿所有法門的學分,虛心求教 對於法 不敢有高下的心!

所以菩薩 謙卑 於一切法都能 趣佛菩提無有懈倦,因為 眾生無邊 所以要把自己的眾生度盡才能方證菩提;法門無量 你要圓滿所有的法門 你才能[佛]的學分修學圓滿;煩惱無邊 你內外境界的煩惱穢土都變成淨土 才能變成 一真法界趣入佛果!這些都做到了 稱為 修菩薩行離諸顛倒!不這樣做就是顛倒,這樣做就是不顛倒!

因為 菩薩 破[身]的我執,所以 能變化身無量,無量變化身 也如夢幻泡影 等同無身,都是 無作妙力所成就!

雖然 心無住任何境界,但因悲心 跟 願力故,能方便住無量世界!

都跟上面經文所講的 五種淨法一樣,如<<大乘起信論>>說:

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密。攝化眾生。立大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來。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相。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

如果 大家都知道:<<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不生分別,就是 一心 就是 金剛經 實相的境界,就沒有什麼 取法分別的問題!你不取法分別 才能 佛法無邊誓願學,成佛 就是要你 所有的佛法的學分都圓滿了,你的這個[佛]才會圓滿成就!

又說:

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佛菩薩 雖然法身無相 但是 法身無相 能無相透入所有 一切眾生色相 的根本性當中,起相 作用,變成無不相!

所以 色不異空,是菩薩 透徹色的究竟本質是空,然後又能空不異色,空能普入一切色的究竟的境界中,起色的作用!所以 佛 可以用一音聲,結果 有情各個隨類而解,能現一妙色身,結果 眾生各人所見最美的身相 各不相同,但是 他們各自所見的佛的相貌 都是最美的那個身影出現!

所以<<楞嚴經>>說: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本然清淨,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段經文所講的:[雖無有色而普現衆色,雖不著實際而明照法性平等圓滿]是甚麼了!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依止,名:解脫者;一切過失悉皆舍離,名:調伏者;不動不轉,普入一切如來衆會,名:神通者;於無生法已得善巧,名:無退者;具一切力,須彌、鐵圍不能爲障,名:無礙者。

 

菩薩 能於自己的心 能 心不相應染,任運自在,就能轉自己的慧心 把眾生的惡心轉成善心,由於 自心輾轉 增悲 增願 增智,由願而悲智雙運,增悲增智,就能離開 心 的能見相;就能成就九地菩薩的果位;因為 八地菩薩入無為實相的觀行,能所雙冺,滅一切能所的對待,沒有真實 外面色境可得,純入 能觀的心本自的智慧,所以 能於 外面色蘊 的境界 任心自在;到了九地 知道一切的願 本自無願,從八地入無相,到 九地 入無願,任心自在做無量願 到純熟了 等同無願 還能做 所願的事情,願 的神通妙用 是從 心發出來的,現在無願 所有的菩薩行都變成 無功用行,不用推 願行就一直成就,不從心 再發 但是 願力成就仍一直滿足,滅了 能見的心相,心達無動 又能滿足所有的願行!

所以 就變成<<大乘起信論>>所講 三細相 的第五 能見心不相應染 的心相 滅盡!

 

再向下 就要入下一忍的 十地菩薩 要修集的 根本業不相應染,也就是如空忍 也就是菩薩盡地 得入如來地得離的最後一絲生相根本無明業!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如空忍?

接著進入 最後一個 菩薩盡地,得入心性 毘廬性海 的十地菩薩 要破最後一絲生相無明 的如空忍!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了一切法界猶如虛空,以無相故;一切世界猶如虛空,以無起故;一切法猶如虛空,以無二故;一切衆生行猶如虛空,無所行故;一切佛猶如虛空,無分別故;一切佛力猶如虛空,無差別故;一切禪定猶如虛空,三際平等故;所說一切法猶如虛空,不可言說故;一切佛身猶如虛空,無著無礙故。菩薩如是,以如虛空方便,了一切法皆無所有。

 

這一段就是觀一切法 本空 本無所得,我們回顧 這一品十忍品的觀行,前面 音聲忍,柔順忍,無生法忍 都還有思維觀照 一一分析 的析空觀,到了 如夢忍觀以後,直接就是 現實現量的境界 直接分析,一一觀照 一一分析的析空觀,一直到越後面 越來越是當體即空 不可思議即空 的體空觀,到了第十忍 信心清淨 則生實相,直接了當 也不跟你拐彎抹角了!

直接跟你講 一切本空,所以 一切皆空的觀行,是有次第的,你必須經過前面九個觀行,都圓滿了,到第十地 到菩薩盡地,十地 又稱為 受職位,也就是 受到佛的職位!

所以 十地菩薩 又稱為佛,但是 這個佛是因中的佛,也就是 決定可以成佛的佛!究竟不會再退究竟佛位的佛!

就好像 我們選舉,選舉選上了總統,在他還沒上任以前,他的名義上 就是 新總統,不管是國內所有的人民對他的恭敬 認同 都跟總統沒有兩樣,但是 他始終還沒上任當到總統,但是 待遇跟保安的規格已經跟總統差不多了!

十地菩薩 受職位的這個佛 也是同樣的意思,他前面九個觀行成就了,這一地 他要專心 在如空忍的觀行!

一剎那間 從觀行無遮障的進到心性本海當中,就是 破了最後一絲的生相無明 進入 一心,也就入了常寂光淨土 永住一真法界中了!這一段經文 重點就是[菩薩如是,以如虛空方便,了一切法皆無所有],就是觀一切法等同虛空,本無一切妄法可得!

自然十方清淨顯現,無一不住一切法 都根本心性的住地當中!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虛空忍智了一切法時,得如虛空身、身業,得如虛空語、語業,得如虛空意、意業。譬如虛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歿;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歿。

 

譬如虛空,不可破壞;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智慧諸力不可破壞。譬如虛空,一切世間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一切諸法之所依止而無所依。

 

這一段就是說 佛位 了達一切法 究竟無示無說,如等同虛空的身體一樣,身口意三業都等同虛空 空性 無示無說 無業 無念 無住 無相 究竟不可得 所以說得 虛空身 虛空語 虛空意 三業等同虛空 無邊清淨 周遍法界!無生無滅 如虛空本性 常自 不生不滅 的這種妙理,這個稱為 與法相應 跟 心性的理 完全契合 完全相應!

下面的經文 也都是同樣的義理!

因為 這個理 都是依 究竟的空理 而住,不是我們可以知的,你要到十地菩薩才會知道 這個是什麼樣的觀行!你不到十地菩薩 只是瞎猜而已!

我們今天薰修 十忍品 就是 知道有這些觀行的觀察諸法實相的方法,平常可以拿出來用一用,就可以得到 法 的受益,所以 才要講解分享這十忍的心得,實際上 我們的能力還不夠!

正所謂 初地菩薩 不知二地事,二地不知三地事,任憑你如何猜度 你都無法猜法身大士的境界是什麼?!因為 我們不夠格,但是 佛性是人人本具,雖然不夠格,但是 也不妨礙 用這些義理去觀察 世間所有的諸相 都不離開這十忍所講的義理!

<<華嚴經>>好不容易 講完了 十信 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的階位以後,十信 到初地 就花了一個大僧祈劫 好不容易才圓滿了!

從初地 到八地 又花了一大阿僧祇劫才圓滿,越後面是越難 越花時間來成就!

就好像 我們在學校考試,你要想 從零分 考到 六十分及格 很容易,等到 你要從六十分 考到八十分 就有點難度,最後 要想 八十分 跳到 一考就是一百分 那難度就更增加了!

但是 說實在的,初地到八地 八地到十地 並不難,難就難在初心 要想從 初發心 到成就初地的這個階段 最難,因為 初地以後 你越來越不會退轉了!但是初地以前 很容易 隨著各種因緣而退轉!尤其是 生死凡夫 要想進入 十信的初信,不知道多少人 還沒有初信位 就已陣亡了!

但是 我們不可妄自菲薄,要努力的精進,從一心下手,從各種方便的來源來學習,讓自己不退轉,十忍品的觀察 就是 幫你不退轉!

因為 十地品以後,普賢菩薩 講完了十定品 就講 十通品,十定品 跟十通品 都是修成佛的因 的 定 跟 作用,定 跟 作用 不能斷煩惱,只能伏煩惱,真的要斷煩惱要用智慧才能斷,而十忍品就是 從觀照的智慧 漏掉執著 漏掉分別 漏掉妄想,就跟 現在講的 第十忍 觀察一切法空 如虛空 本自空寂,就是 漏掉妄想!

最後妄想滅了,就回到一心了!

真的好好修學十忍品 藉由智慧的觀察 對於我們 漏掉自己的煩惱有很大的幫助,也就 不枉費大家一起共同薰修這段十忍品的經文的修學了!

 

譬如虛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現種種諸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世間色、非出世間色,而能示現一切諸色。譬如虛空,無生、無滅,能持一切世間生、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向、無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間修行清淨。譬如虛空,無方、無隅,而能顯現無邊方、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業、無報,而能顯示種種業、報。譬如虛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現種種威儀;菩薩摩訶薩亦複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別一切諸行。

 

譬如虛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現一切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住,顯示菩薩所行諸行。譬如虛空,非淨、非穢,不離淨、穢;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障、非無障,不離障、無障。譬如虛空,一切世間皆現其前,非現一切世間之前;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皆現其前,非現一切諸法之前。

 

譬如虛空,普入一切,而無邊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普入諸法,而菩薩心無有邊際。何以故?菩薩所作如虛空故。

謂所有修習、所有嚴淨、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體、一味、一種,分量如虛空,清淨遍一切處。如是證知一切諸法,於一切法無有分別,嚴淨一切諸佛國土,圓滿一切無所依身,了一切方無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壞,滿足一切無邊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處,通達一切波羅蜜道,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一切隨類之音,爲一切世間轉於法輪未曾失時。是菩薩摩訶薩第十如空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無生身,以無滅故;得無動身,以無壞故;得不實身,離虛妄故;得一相身,以無相故;得無量身,佛力無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無差別身,等觀三世故;得至一切處身,淨眼等照無障礙故;得離欲際身,知一切法無合散故;得虛空無邊際身,福德藏無盡如虛空故;得無斷無盡法性平等辯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無性爲性如虛空故;得無量無礙音聲身,無所障礙如虛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淨菩薩行身,於一切處皆無障礙如虛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續身,不可斷絕如虛空故;得一切佛刹中現無量佛刹身,離諸貪著如虛空無邊故;得示現一切自在法無休息身,如虛空大海無邊際故;得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身,如虛空任持一切世間故;得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身,如虛空一切劫火不能燒故;得持一切世間力身,智慧力如虛空故。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忍。」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1.音響忍偈頌]:

譬如世有人,聞有寶藏處,以其可得故,心生大歡喜。

如是大智慧,菩薩真佛子,聽聞諸佛法,甚深寂滅相。

聞此深法時,其心得安隱,不驚亦不怖,亦不生恐畏。

大士求菩提,聞斯廣大音,心淨能堪忍,於此無疑惑。

自念以聞此,甚深微妙法,當成一切智,人天大導師。

菩薩聞此音,其心大歡喜,發生堅固意,願求諸佛法。

以樂菩提故,其心漸調伏,令信益增長,於法無違謗。

是故聞此音,其心得堪忍,安住而不動,修行菩薩行。

爲求菩提故,專行向彼道,精進無退轉,不舍衆善軛。

以求菩提故,其心無恐畏,聞法增勇猛,供佛令歡喜。

[2.順忍偈頌

以求菩提故,其心無恐畏,聞法增勇猛,供佛令歡喜。

如有大福人,獲得真金藏,隨身所應服,造作莊嚴具。

菩薩亦如是,聞此甚深義,思惟增智海,以修隨順法。

法有亦順知,法無亦順知,隨彼法如是,如是知諸法。

成就清淨心,明徹大歡喜,知法從緣起,勇猛勤修習。

平等觀諸法,了知其自性,不違佛法藏,普覺一切法。

志樂常堅固,嚴淨佛菩提,不動如須彌,一心求正覺。

以發精進意,複修三昧道,無量劫勤行,未曾有退失。

菩薩所入法,是佛所行處,於此能了知,其心無厭怠。

如無等所說,平等觀諸法,非不平等忍,能成平等智。

隨順佛所說,成就此忍門,如法而了知,亦不分別法。

[3.無生忍偈頌]:

三十三天中,所有諸天子,共同一器食,所食各不同。

所食種種食,不從十方來,如其所修業,自然咸在器。

菩薩亦如是,觀察一切法,悉從因緣起,無生故無滅,

無滅故無盡,無盡故無染,於世變異法,了知無變異,

無異則無處,無處則寂滅,其心無染著,願度諸群生。

專念於佛法,未嘗有散動,而以悲願心,方便行於世。

無異則無處,無處則寂滅,其心無染著,願度諸群生。

勤求於十力,處世而不住,無去亦無來,方便善說法。

此忍最爲上,了法無有盡,入於真法界,實亦無所入。

菩薩住此忍,普見諸如來,同時與授記,斯名受佛職。

菩薩住此忍,普見諸如來,同時與授記,斯名受佛職。

了達三世法,寂滅清淨相,而能化衆生,置於善道中。

[4.如幻忍偈頌]:

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

譬如工幻師,普現諸色像,徒令衆貪樂,畢竟無所得。

世間亦如是,一切皆如幻,無性亦無生,示現有種種。

度脫諸衆生,令知法如幻,衆生不異幻,了幻無衆生。

衆生及國土,三世所有法,如是悉無餘,一切皆如幻。

幻作男女形,及象馬牛羊,屋宅池泉類,園林華果等。

幻物無知覺,亦無有住處,畢竟寂滅相,但隨分別現。

菩薩能如是,普見諸世間,有無一切法,了達悉如幻。

衆生及國土,種種業所造,入於如幻際,於彼無依著。

[5.如焰忍偈頌]:

如是得善巧,寂滅無戲論,住於無礙地,普現大威力。

勇猛諸佛子,隨順入妙法,善觀一切想,纏網於世間。

衆想如陽焰,令衆生倒解,菩薩善知想,舍離一切倒。

衆生各別異,形類非一種,了達皆是想,一切無真實。

十方諸衆生,皆爲想所覆,若舍顛倒見,則滅世間想。

世間如陽焰,以想有差別,知世住於想,遠離三顛倒。

譬如熱時焰,世見謂爲水,水實無所有,智者不應求。

衆生亦複然,世趣皆無有,如焰住於想,無礙心境界。

若離于諸想,亦離諸戲論,愚癡著想者,悉令得解脫。

遠離憍慢心,除滅世間想,住盡無盡處,是菩薩方便。

[6.如夢忍偈頌]:

菩薩了世法,一切皆如夢,非處非無處,體性恒寂滅。

諸法無分別,如夢不異心,三世諸世間,一切悉如是。

夢體無生滅,亦無有方所,三界悉如是,見者心解脫。

夢不在世間,不在非世間,此二不分別,得入於忍地。

譬如夢中見,種種諸異相,世間亦如是,與夢無差別。

住於夢定者,了世皆如夢,非同非是異,非一非種種。

衆生諸刹業,雜染及清淨,如是悉了知,與夢皆平等。

菩薩所行行,及以諸大願,明瞭皆如夢,與世亦無別。

了世皆空寂,不壞於世法,譬如夢所見,長短等諸色。

是名如夢忍,因此了世法,疾成無礙智,廣度諸群生。

[7.如響忍偈頌]:

修行如是行,出生廣大解,巧知諸法性,於法心無著。

一切諸世間,種種諸音聲,非內亦非外,了之悉如響。

如聞種種響,心不生分別;菩薩聞音聲,其心亦如是。

瞻仰諸如來,及聽說法音,演契經無量,雖聞無所著。

如響無來處,所聞聲亦然,而能分別法,與法無乖謬。

善了諸音聲,於聲不分別,知聲悉空寂,普出清淨音。

了法不在言,善入無言際,而能示言說,如響遍世間。

了知言語道,具足音聲分,知聲性空寂,以世言音說。

如世所有音,示同分別法,其音悉周遍,開悟諸群生。

菩薩獲此忍,淨音化世間,善巧說三世,於世無所著。

[8.如影忍偈頌]:

爲欲利世間,專意求菩提,而常入法性,於彼無分別。

普觀諸世間,寂滅無體性,而恒爲饒益,修行意不動。

不住于世間,不離于世間,於世無所依,依處不可得。

了知世間性,於性無染著,雖不依世間,化世令超度。

世間所有法,悉知其自性,了法無有二,無二亦無著。

心不離世間,亦不住世間,非於世間外,修行一切智。

譬如水中影,非內亦非外,菩薩求菩提,了世非世間。

不於世住出,以世不可說,亦不在內外,如影現世間。

入此甚深義,離垢悉明徹,不舍本誓心,普照智慧燈。

世間無邊際,智入悉齊等,普化諸群生,令其舍衆著。

[9.如化忍偈頌]:

觀察甚深法,利益群生衆,從此入于智,修行一切道。

菩薩觀諸法,諦了悉如化,而行如化行,畢竟永不舍。

菩薩觀諸法,諦了悉如化,而行如化行,畢竟永不舍。

隨順化自性,修習菩提道,一切法如化,菩薩行亦然。

一切諸世間,及以無量業,平等悉如化,畢竟住寂滅。

三世所有佛,一切亦如化,本願修諸行,變化成如來。

佛以大慈悲,度脫化衆生,度脫亦如化,化力爲說法。

知世皆如化,不分別世間,化事種種殊,皆由業差別。

修習菩提行,莊嚴于化藏,無量善莊嚴,如業作世間。

化法離分別,亦不分別法,此二俱寂滅,菩薩行如是。

化海了于智,化性印世間,化非生滅法,智慧亦如是。

[10.如空忍偈頌]:

第十忍明觀,衆生及諸法,體性皆寂滅,如空無處所。

獲此如空智,永離諸取著,如空無種種,於世無所礙。

成就空忍力,如空無有盡,境界如虛空,不作空分別。

虛空無體性,亦複非斷滅,亦無種種別,智力亦如是。

虛空無初際,亦複無中後,其量不可得,菩薩智亦然。

如是觀法性,一切如虛空,無生亦無滅,菩薩之所得。

自住如空法,複爲衆生說,降伏一切魔,皆斯忍方便。

世間相差別,皆空無有相,入於無相處,諸相悉平等。

唯以一方便,普入衆世間,謂知三世法,悉等虛空性。

智慧與音聲,及以菩薩身,其性如虛空,一切皆寂滅。

[總結前面十種忍]:

 

如是十種忍,佛子所修行,其心善安住,廣爲衆生說。

于此善修學,成就廣大力,法力及智力,爲菩提方便。

通達此忍門,成就無礙智,超過一切衆,轉於無上輪。

所修廣大行,其量不可得,調禦師智海,乃能分別知。

舍我而修行,入於深法性,心常住淨法,以是施群生。

衆生及刹塵,尚可知其數,菩薩諸功德,無能度其限。

菩薩能成就,如是十種忍,智慧及所行,衆生莫能測。」

薩能成就,如是十種忍,智慧及所行,衆生莫能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amei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