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一章:
轉貼 益西彭措堪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上)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第七救脫怨賊難,即《楞嚴經》中的賊難無畏。
先解釋幾個詞語。傷身害命的人叫“怨”。搶奪財物的人叫“賊”。既搶財物又害性命的人叫“怨賊”。“將”是帶領。“齎”是抱著、懷著、攜、持。“商主”是商人領袖,能識別貨物貴賤,擅長交易,財產豐饒並具有智謀的大商人,現在稱為總經理、董事長。“險路”是崎嶇兇險並有強盜出沒的地方。“無畏施”是指能把無畏佈施給眾生。
三千大千國土有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大洲,幅員極為遼闊。在這廣闊無垠的大地上到處都有搶奪財產、傷害性命的怨賊,加上道路崎嶇險惡,這種處境下如同布下天羅地網,縱然插翅也難飛。即使在如此險惡的境況下,一心稱名都可獲得解脫,何況遇到三五個毛賊,一心稱名豈能不會獲得解脫呢?能否脫難的關鍵是,能不能放下身心世界、制心一處,全提一句聖號。一句聖號可作百萬大軍用,字字句句出口入耳、歷歷明清,即可出現大感應、大靈驗、大奇跡。相反,如果六神無主、亂作一片,以散漫心、狂亂心、輕薄心、懷疑心稱念聖號,能否得救,就得看往昔的宿緣和今生平時的修造了。如果兩者都沒有,那就很難講了。
其實面對手持利刃的兇惡怨賊,身處險惡崎嶇的道路,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生命財產即將毀於一旦,驚慌失措、哭叫哀求都是徒勞無義,應當把一切的一切全部放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全身心地皈命、投靠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的觀音大士,拼命地向菩薩呼救,菩薩無為心中起大慈悲,現大神通,當下就能脫離劫難。生命攸關的時刻,能拿出像落水的孩子向母親呼救的勁頭,心中沒有任何其他想法,唯一只想慈母,邊掙扎邊聲嘶力竭的呼喚母親。
試想當母親聽到愛子的求救聲,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她會無動於衷地漠然坐視不顧嗎?她會不緊不慢、慢條斯理地去搭救嗎?不,絕對不會的。慈母一定心急如焚、悲痛萬分。她會一邊悲嚎著呼叫孩子,一邊飛速地奔向孩子,並且奮不顧身地跳到水裏救孩子。一個悲心有限、力量薄弱的凡夫母親,都會有如此偉大的舉動。
試想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前就發下了無盡的救苦大願,無量劫中緣我等眾生的無邊苦集,日日夜夜修習緣生、緣法、無緣大悲,他的自性成了大悲的自性,是三世恒沙諸佛大悲的總集。尤其他的無緣大悲深如大海、廣如虛空,普被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他等視眾生猶如獨子,矜傷湣念我等眾生超過慈母萬億倍,猶如磁石念念任運悲視我等眾生,他的身體沒有一刻離開過我們,救援的手一直伸向我們,只要我們伸出求救的手,一定得救。
我們生死關頭拼了命地向觀音菩薩呼喚求救,他的天耳聽得清清楚楚,天眼看得清清楚楚,當下施展神通,救拔一切苦難。因此,讓我們從現在起把一切的一切都交付給最親最親的慈母觀世音菩薩,包括我們最珍愛的生命,向大士祈禱:慈母啊!從今以後再也不求任何皈依處、救護處、指望處,我的苦樂唯您知,我的安危唯您知,我的一切交付給您安排。我能做的唯有想您、念您、憶您、稱誦您、禮拜供養您了,南無觀世音菩薩!
我們看到過、聽到過許許多多的險路,這些險路不用說親自走在上面,即使做為旁觀者也會讓你膽戰心驚的。然而這些還算不了什麼,最險惡的路是生死的道路、三惡道的路及中陰路,連超出三界的聖者阿羅漢旁觀輪回險路時,都會由於驚怖而毛孔流血。
眾生的阿賴耶識廣大無邊,用“三千大千世界”比喻阿賴耶,“滿中怨賊”比喻阿賴耶中蘊藏著無量無邊的煩惱惡業種子,由於能劫奪解脫的財產生命,故比喻為“怨賊”。“商主”比喻第六識。“諸商人”比喻與六識相應的諸多善心所。“持寶”比喻聽經、聞法、念佛、持咒、觀修等。“險路”比喻三界六道生死險道。“一人告訴眾人念觀音聖號”,比喻慧心所知道念聖號可以了生死。“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比喻諸心王和心所和合稱念聖號,破除煩惱惡業的怨賊,從而從生死輪回險道中獲得解脫。
《感應錄》上記載:民國十七年,上海天潼路有家玻璃店,生意非常紅火,老闆叫蔡仁初,家中非常富有,使得盜賊們垂涎已久。
一天,蔡仁初乘自家汽車外出,被四個綁匪劫持開車飛馳而去。蔡仁初心中極端恐怖,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
當汽車開到人很稠密的地方,車胎和機箱相繼暴裂了,車也不能再開了。綁匪架著他走,他拖延著不肯走。綁匪怕他叫喊報警,就向他開了三槍。子彈打出後,他連續跳了三下,子彈從腳下穿過,沒有傷著他。蔡仁初自己也搞不明白為什麼會跳三下,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加被。(作者交待他寫這本書時蔡仁初還健在。)
大家需要明白,我們一生中遇到的種種災難坎坷,都是往昔的惡業果報,因果報應分毫不爽,欠債還錢,結怨還命,現在遇到怨賊是報應。平心靜氣地想一想,自作自受,怪得了誰呢?不能怨天尤人,應當一心稱念觀音聖號,仰仗菩薩消除惡業化解災難。
從前揚州有個居士,家中有十七口人。當時盜匪鬧得很厲害,全家人都一心稱念觀音聖號。居士夜裏夢到觀世音菩薩對他說:“你們如此虔誠地念誦,十六人都可免此劫難,但是你前世定業難逃,現在惡報臨頭,恐怕難以救脫。明天強盜中有個王麻子,你前世曾砍過他十六刀,現在他要向你索命債,你會被他砍十六刀而死亡的,但你用真誠感動他,或許還有救。”
第二天居士讓家人躲在廂房裏,自己坐在客廳中等候,並且準備了豐盛的飯菜。
中午十二點左右,王麻子果然來了。居士從容問道:“你是王麻子嗎?我上輩子欠你十六刀,今天必定死在你手裏。”
王麻子說:“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
居士就把夢中觀世音菩薩的話給他講述了一遍。王麻子聽了後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冤家宜解不宜結,我用刀背砍你十六下做個了結吧!”
說完用刀背砍了他十六下。居士盛情招待了王麻子一夥人,後來他們揚長而去。稱名連定業都可以解脫,何況不定業呢,由此可見菩薩威神是多麼巨大,常念菩薩利益無邊。
為什麼稱念觀世音菩薩能解脫賊難呢?回答:《楞嚴經》雲:“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滅音就是入流亡所的功夫,能所雙亡,動靜的相一點也不生起,聞性遠離束縛,徹底解放出來,周遍法界,稱性生起周遍慈心,所以能令稱念眾生脫離賊難。
以上講完了救護七難,下面是總結。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這段經文是對救七難的總結。七難對應六大,火難對應火大,水難對應水大,黑風難對應風大,刀杖枷鎖難對應地大,羅刹怨賊難對應識大,三千大千世界對應空大。菩薩修耳根圓通轉迷亂六大為如來藏妙真如性,以慈悲心能令眾生解脫七難,這是法爾理所決定的。
梵語摩訶譯為大。摩訶薩埵譯為大心有情,即願大、行大、度眾生大。觀世音菩薩稱合法性廣發普賢大願,是願大。稱合法性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地廣修六度萬行,是行大。無量劫來分身無數化導九界有情,是度眾生大。巍巍是高顯的意思,菩薩功德高超凡夫二乘菩薩,與諸如來平等無二,稱為高;菩薩的美名傳遍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和實報莊嚴土,稱為顯,猶如日月高高掛在天上遍照大地一般。
以下講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能離三毒。
貪嗔癡是一切惡業的根本,能損壞生命和法身慧命,讓人墮入三惡趣,所以叫三毒。比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圓覺經》說:“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造成無量生死的根源,就是淫欲。這個根本煩惱不斷除,會永劫沉溺生死不得超脫。
淫欲摧毀今生的名譽、家庭、事業、健康、福德、壽命,又摧毀增上生和決定勝。淫欲讓在家居士犯邪淫,讓出家人還俗破戒,所以比毒藥還有害。毒藥只殺人一世、害人生命,淫欲卻讓人長劫墮入惡趣,不僅傷人生命,而且壞人慧命。
如何消除淫欲呢?憑自力來對治,就是“多欲眾生不淨觀”,當然還有無常觀、界差別觀、空觀等等。一般人心識粗劣,修不成不淨觀等,淫欲習氣又這樣強,所以單憑自力難以遠離。有沒有簡單可行的方法呢?有!就是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淫欲煩惱,獲得清涼。
第二毒是嗔恚,這是破壞力最大的煩惱。“一念嗔心起,焚燒功德林”,長期修積的佈施等善根,一念嗔恚就可以摧毀無餘。永明大師說:由於嗔恚焚燒功德,障礙成就菩提,打開惡趣之門,關閉人天之路。
從現前而言,嗔恚煩惱嚴重,會讓我們失去平靜。嗔恚造成情緒暴躁、心不安寧,睡眠也不得安神。經常發脾氣,會失去親友、毀壞事業,導致身體、智力下降,相貌變得醜陋。這只是現世果報,後世則墮入地獄的刀山、火海中備受苦楚。
如何才能遠離嗔恚呢?一般說“多嗔眾生慈悲觀”,根機鈍的人不是一下子能生起慈悲觀,但誠心信仰觀世音菩薩,常念、恭敬、一心依靠菩薩,就能對治嗔恚。
第三愚癡,這是一切煩惱生起和增長的依處,就是依止這個顛倒愚癡,把不淨看成清淨,把苦看成樂,把無常看成常,把無我有看成我,在這上引起執著,便生起一切煩惱,而且讓煩惱增長、消減不下來。一般我們說“多癡眾生緣起觀”,也不是鈍人易修的,依靠常念觀音就能遠離愚癡。
總之,以常念恭敬觀世音為能感,能得到遠離三毒之回應。
【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如果有眾生淫欲心重,只要常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淫欲;如果嗔恚心嚴重,時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嗔恚;如果愚癡蠢笨,時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也能遠離愚癡、開啟智慧。
下面用道理和事例來證明:
稱念觀音遠離淫欲的道理很深,《楞嚴經》這樣揭示其中的秘密:“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從生起次第上觀察,淫欲是由見色而動心,貪執色相而生起的。觀世音菩薩修反聞聞自性,不再向外攀緣色塵,唯一反照自性。功夫到純熟時,離了色塵,外色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大士自己得到成就,多淫眾生只要一心稱大士名稱,就能攝持他同於自己,心從色塵中脫開、遠離淫欲。
事例證明:
有一位茂章居士,年少時喜愛看淫穢小說,年紀輕輕就犯手淫和邪淫。信佛之後,他深深地懺悔,發誓戒除邪淫,依仗佛力的加持消除惡習,但他的身體早就受損傷了。
1944年,他在上海工作,因為勞累過度,身體發熱、腹瀉。治好之後仍然委靡不振、工作無精力,而且經常頭暈、目眩、耳鳴、消化不良,醫藥無效,飲食和睡眠都很不好。
後來他看了《觀音靈感錄》發心常念觀音聖號,念了三個月就得菩薩加被,遠離淫欲。各種病都痊癒了,精神也變得更好。這是常念觀音遠離淫欲的證明。
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能遠離嗔恚呢?《楞嚴經》中解釋說:“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意思是,觀音菩薩修成耳根圓通,沒有了分別的塵染,由此不再有能和所的對立,就是沒有能對的根和所對的塵互相對待。我們知道,凡是嗔恚都是從敵我對立、互相抗拒中產生的,現在沒有了能所對待,嗔恚就無從生起。觀音大士自身證得圓融無礙,由此能攝受常念恭敬的眾生令離嗔恚。
事例證明:
古代江西臨江有個秀才高蕃,娶妻樊氏,叫江城。江城長得美貌,性格卻很兇暴。婚後不久,高蕃受江城百般欺負,公公婆婆制止不了,兩人只好分居過日子。
高蕃痛苦不堪,身體也越來越衰弱了。母親見了心裏憂愁。有一天在夢中見到一位老人告訴她:“江城前世是淨業和尚養的一隻長生鼠,你兒子前生作書生的時候偶然來到寺院,把這長生鼠給弄死了。今生是冤業報應,人力無法挽回,只有每天早晨虔誠念觀音咒一百遍,應當有效果。”
母親醒來就告訴丈夫,於是夫妻倆每天早晨一起念。過了兩個月,江城反而比以往更狂暴放縱。這一天,來了一位老和尚正在門外講佛法,圍觀的人很多,江城也出去觀看。
老和尚講完要了一瓶清水,端水對著江城的臉大聲說:“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縮頭去,勿使貓兒尋。”說完吸一口水噴在她臉上。江城默然不語,擦了臉就自己回去了。從此她痛改前非,性情變得柔和孝順。這樣就知道,由親人代念都能離嗔,何況自己發心念,當然效力更大、更能遠離嗔心。
念觀音能離愚癡的道理:《楞嚴經》說:“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瑠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 永離癡暗。”愚癡是什麼?就是虛妄分別的塵障蔽了本有自性光明。觀音大士反聞聞自性,銷了妄塵,由此恢復了自性光明,法界身心如同琉璃般,內外光明通徹、無所障礙。這就能加持昏迷暗鈍的眾生,永遠遠離愚癡的黑暗。
事例證明:
民國初年江蘇泰興有一座小廟,裏面住著師徒兩人。徒弟是個十五歲的小沙彌,長得奇醜,心卻很虔誠。老和尚很喜歡他,給他規定很多功課。小沙彌每天讀書,他是個笨人,怎麼教也教不會,做雜事卻很精明。
他每天夜裏拜觀音菩薩,要拜到菩薩搖手為止才准許去睡覺。這裏暗中是有機關的。原來老和尚有愛吸鴉片的嗜好,他的臥室就在觀音殿的後面,只隔一層木板。他在木板上鑿了一個小孔,穿一根黑線連在菩薩像的手上。聖像的手是活動的,裏頭一拉線,手就活動像搖手一樣。
每天晚上老和尚總要過足了煙癮快睡覺的時候,才拉幾次線。小沙彌見菩薩在連連搖手,就歡歡喜喜地結束一天的功課去睡覺。這樣堅持了好幾年。
有一天,老和尚出門訪友,因為天下大雨被道友挽留,第二天早上才急匆匆地趕回來。一回來就問:“昨天晚上拜了沒有?”
小沙彌說:“我拜到菩薩搖手才睡覺。”老和尚心一驚,這不是菩薩顯靈,就是沙彌撒謊。
這天晚上,他抽過大煙之後,故意不拉線。然後悄悄地去察看,發現小沙彌已經睡著了,就叫他起來問:“你拜到菩薩搖手沒有?”
他說:“已經搖手了。”
老和尚才知道真是菩薩顯神通。他叮囑沙彌:“明天晚上你還照常誠懇禮拜,拜到菩薩搖手時,你就跪在地上不起來,求菩薩給你開智慧。”
第二天真的應驗了,菩薩果然慈悲、有求必應。小沙彌祈求時,菩薩就下座拿楊枝蘸瓶裏的甘露,滴到他的口中,然後又返回原位安住不動。
小沙彌如夢初醒,感覺口裏香甜而且全身清涼舒適,歡喜無量。從此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變得聰明能幹。凡是師父教他讀誦的書,只教一遍就能背誦,他得到了過目不忘的智慧。
這就是常念、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能遠離愚癡的證明。
以前還有個僧人澍庵,性格惡劣又很愚癡,常常和人爭吵謾駡。常住準備要開除他。
他晚上閉門反思,生了慚愧心,自想只有閉門修行。第二天一早,他求當家師給他一個機會,能入關清修。當家師滿他的願。他就在關中一心一意地修行,禁語專持大悲咒、念觀音、拜觀音。
三年之後出關,開了智慧,已能理解經典中的妙理,世間四書五經也無不通曉,和以前一字不識的他判若兩人。
這些都是真人真事,告訴我們觀音大士的加持不虛,修念觀音的靈感不虛,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的確能息滅三毒,能讓人變得慈悲、清淨、有智慧。
有的人說:很多人念觀音還不是煩惱一大堆嗎?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經中“常念恭敬”去做。這四字是念聖號對治三毒的關鍵。比方說,病人不遵從醫囑按質按量地服藥,那醫生再好、藥再靈也不可能見效,同樣的道理,修持觀音法門對治三毒,必須遵循佛的教導切實做到“常念”、“常恭敬”,這四字不真做,也治不好煩惱病。
“常念”就是二六時中如子憶母般,念茲在茲地念觀音,念大士的相好、慈悲、願力。大士是法界身,入在我們的心想中,他如慈母般念念悲湣我們,我們如子憶母,念念憶念大士,心和心相應相契,自然息滅心中的貪嗔癡。
“常恭敬”就是心裏常常提起正念,時時有意識地發起對大士的恭敬心。恭敬體現為身口意三方面。比如,見到大士的聖像就主動合掌、禮拜,雙眼虔誠地瞻視菩薩,見聖像時就像面見菩薩的真容,不敢有絲毫失禮、褻瀆和散亂。古人入佛殿、見聖像,都要事先漱口、沐浴、穿乾淨衣服,以示內心誠敬。因為心中常懷恭敬,在有聖像的地方就不敢躺臥,更不敢肆意談笑散亂。這些都是身恭敬的相。稱念聖號時,不綺語、不粗語、不兩舌、不妄語,念的時候字字清楚,音聲裏充滿了虔誠敬仰,這是語恭敬。心中常常這樣想:大士無時無處不在,我做什麼,大士看得一清二楚,我怎能放縱胡為。這樣時時謹慎護持自己的心,即使獨處時,也不敢有絲毫放逸。這是時時心存恭敬。佛法從恭敬中求,常恭敬大士,就能得大士加持。而且恭敬心越強,得加持就越大。
我們真做到了常念、常恭敬,正念就很強,以這個正念的力量就可以控制住三毒,不讓它有機會生起,而且依仗大士的加持入於心間,一定能漸漸化掉貪欲、嗔意和邪執。
我們貪嗔癡方面的串習力極強,這是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根本煩惱,只有真實用功才能對治。比如,凡夫人淫欲容易犯又最難斷,要斷淫就要痛下決心。每當發現自己淫心現行時,萬萬不可放縱,應該立即起身到菩薩像前髮露懺悔,竭誠禮拜、稱念聖號,這樣能讓淫心當下止息。我們看古人對治習氣毫不留情,因為心地真誠,所以他竭力稱念,頭磕破了也不管。能這樣對治幾次,不但白天不犯,甚至夢中也能提起正念防犯。這就像教育孩子,能在他初犯時毫不縱容、嚴厲教訓,以後他就會有記性,也能徹底改掉。不然縱容助長,等到毛病發展深了,想教育也無能為力。其他煩惱也是如此。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這是總結持名能遠離三毒。佛又一次提示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具有這般的大威神力,對眾生有很深、很多的饒益。因此眾生應當時常深心稱念觀世音菩薩。
所謂“大威神力”,“威”就是力量無法阻撓,是講大士的加被力量當下就入到眾生心中,比閃電還快,當他發出來時什麼也障不住。或者眾生心中的煩惱如堅冰,大士神力如同太陽的強光,再硬的堅冰也能消融,這叫威。“神”是神妙不可測,這種佛力的境界,凡夫、聲緣、菩薩無法衡量它有多深、有多微妙。這是凡夫、阿羅漢、學道菩薩所無法相比的,所以叫“大”。觀音大士的威神之力能讓苦惱眾生外離七災、內離三毒,這些原本在眾生份上極難達到的境界,依靠觀音大士的加持輕易就達到了,這說明觀音大士的神力不可思議。
再看怎麼是多所饒益,“能讓人遠離三毒”就是多所饒益。只利益外境,不利益內心,不是多所饒益;只利益一時,不利益長遠,也不是多所饒益;只從枝末上利益,不從根本上利益,也不是多所饒益。稱念觀音讓我們遠離根本三毒,這是遠離痛苦之源,根本煩惱一遠離,枝末煩惱也不會生起;因上遠離,果上就遠離了未來無量劫漫長的苦難相續,這是得到永遠的安寧,所以是多所饒益。
“是故眾生常應心念”,意思是稱念觀音消除苦難具有大力量,所以應當時常稱念。這是佛對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囑咐。
觀音聖號就如同如意寶珠,她能去愚暗、息熱惱。我們把她放在自己的心田中,日日夜夜地執持不忘,她就在我們心中一念一念地轉化,潛移默化地轉變我們的心、轉我們的業。由聖號微妙不思議的淨心作用,能讓我們增福、開慧、消業、斷惑,能讓心變得柔和、慈悲、寧靜。
“常應心念”是要求“心念”和“常念”。口念觀音心不念,這樣心不在焉,是很難有感應的。所以不只是口念,關鍵是心要時時刻刻對聖號憶持不忘。而且應當“常念”,不是一曝十寒,是晝夜不斷地持念,等到念得純熟、不念而念,自己的身心就和觀音名號打成一片,就和觀音的聖心連在一起。從此,時時沐浴在大士的慈光之中,念念感應,怎麼不消業障、不息煩惱?所以念觀音貴在有恒心、心真切。
以下講觀音大士“應二求”的神力。所謂“應二求”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眾人愛敬。】
佛說:假如有女人想求生男孩,她對觀世音菩薩殷勤禮拜、供養,就會生下福德和智慧具足的男孩;如果想求女孩,對於菩薩殷勤禮拜、供養,就能生下品行端正、相貌莊嚴的女孩,由於她過去世種植過功德根本,因此而得到眾人喜愛、尊敬。
這裏是以身業禮拜供養為感,以得男女為應。在家居士向菩薩求好兒女,要具足這裏的條件——禮拜供養,就是在祈求時要有三個至誠,心至誠祈禱、口至誠稱名、身至誠禮供。“供養”,是向菩薩供奉香、花、燈、水等等,一飯一食不忘恭敬供養菩薩。心有這樣誠再祈求菩薩,菩薩有他心通當下知道你的想法,又有大慈大悲會滿足你合理的願望。
祈求時要發善心,祈求菩薩賜給我能利益世界的孩子。我身為母親會把他養育成人,讓他為世界做貢獻。菩薩之心就是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這樣祈求就符合菩薩的心願。
事例:晚清有位福建泉州知府蕭玉堂,年過四十還沒有孩子。蕭知府在觀音像前虔誠祈禱,因此夫人有了身孕。
一天晚上,蕭玉堂夫婦作了同樣的夢,夢中見一個青袍長須的人,頭頂觀音、跨虎騰躍到臥榻上。驚醒時,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
古代有個叫華敦三的人,結婚十九年沒有孩子。妻子過氏虔誠供奉觀音大士,常常拜在菩薩前哭泣哀求。
一天夜裏,她夢見大士抱著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對她說:“我哀憫你虔誠,這兩個孩子就交給你了。”第二年果然生了一個男孩,過一年又生了一個女孩。所以觀世音菩薩能應二求,真實不虛。(《新編觀音靈感錄》)
這裏“應二求”是舉凡夫人現世大的所求來說,並不是只能應這二求。事實上,觀音大士千處祈求千處應,凡是祈求功名、衣食、事業、健康,都能滿足人的心願。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佛又說: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具有這般無感不應、無願不滿的大威神力。他能滿足眾生所有暫時和究竟的願望。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如果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這福德是不會無緣無故空耗的。因此眾生都應當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大家這樣觀察:對境觀音大士,這是生長福德能力最大的福田,自己方面有賢善的恭敬心、賢善的禮拜,這樣因緣聚合怎麼不生大福德?難道因緣聚合會是“零結果”?難道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會得到惡果?會只是得微小之果?若是這樣,還有什麼諦實無欺的緣起律呢?所以,我們恭敬禮拜大士,當下生大福德。身和意是如此,口也是受持聖號,福德當即從口生。所以佛教誨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人人都應當以最歡喜、最虔誠的心稱念大士聖號,因為這樣能讓福德充滿相續。
這樣稱念、禮敬觀音能得到多大量的福德呢?為了顯示它的量,以下佛首先假設比喻,再通過比較把它顯示出來。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佛又喚無盡意菩薩:無盡意!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條恒河中的沙粒數那麼多的菩薩名號,而且盡其一生到最後一刻為止,持續不斷地向這些菩薩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你認為如何呢,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的功德多不多呢?
無盡意答:世尊!功德極多!
確實這是一筆超天文數字的福德。比如阿那律前世以一缽飯供養辟支佛,九十一劫如意享受福報。這裏的對境不是一尊辟支佛,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的法王子。恒河有四十裏寬,河裏的沙粒細如麵粉,恒河有多少沙粒,這是難以計算的。現在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恒河沙再乘六十二億倍,在這麼多的菩薩前,對境極為廣大,時間是盡形壽,供養具是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而且受持他們的名號。所以,對境大、時間長、供物豐盛,當然生起的是不計其數的廣大福德。
【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又說:如果又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下至只在一個時辰裏向大士禮拜、供養,就已經獲得和前者完全相等、無差異的福德。這種福德即使在百千萬億劫當中也受用不盡。
佛通過比較,巧妙地襯托出修持觀音法門的福德。
前後兩者相比較,所緣境是一比六十二億恒河沙數,時間是一時比一生,產生的福德卻相等。這就顯示了觀音大士的殊勝,在感應的力度、因緣的深度上,觀音大士是無與倫比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即無量”,也就是,大士是法界身,周遍了塵塵劫劫;是無量身,化身千百億;是總集身,諸佛所有的慈悲、威力總集於一身,無欠無餘。所以,這不能以一般概念的“一”來理解。一般概念,一遠遠不及六十二億恒河沙,這裏“一”就是“無量”,並不比恒河沙數少。況且,觀世音菩薩和我們苦難眾生的因緣甚深甚深,所以一時能比一生。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當面亦不識。”因緣的深淺大有差別,極相應的一時並不比長時間差。
再看經文,“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劫”是時間單位,一大劫相當於十三萬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再乘以百千萬億,這是多麼漫長的時間!仔細想想,才知道觀世音菩薩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福田,在這一福田中受持名號、一時禮拜、供養,就能生起百千萬億劫享之不盡的福德。想想世間有沒有這樣的福田?凡夫、聲緣或者有學道的菩薩,有沒有像這樣出生福德的能力?世間哪一項投資能有這樣大的利潤?這樣一思維,智者就知道何勝、何劣,也就會無比歡喜地供奉大士、禮拜持誦。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佛又說:無盡意!受持這句觀世音菩薩名號,能得到上面所說的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
無盡意菩薩請問佛三個問題:觀世音菩薩是怎樣在娑婆世界之中游化的?是怎樣為眾生說法的?大士度生的方便能力,具體又如何?
我們知道,佛是以三輪度化眾生的,也就是以意輪照見所化的根機、意樂,然後以口輪傳授與他相應的教法,又以身輪示現適合他的身份。配合這段經文,無盡意菩薩是問佛陀,觀音大士身輪如何遊化、口輪如何說法、意輪如何發揮方便的妙力?
以下佛就以“三十二應”來闡明觀世音菩薩的利他境界。
“三十二應”就是應現為聖者、天、人、非人等等,具體為能應三聖、能應六天、能應五人、能應四眾、能應眾婦、能應二童、能應十類、能應力士等。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這一段講能應三聖。
搭配三輪來解釋,“應以”對應意輪,就是佛智照見對某個眾生應當以哪種方式來度化;“現身”對應身輪,“說法”對應語輪,就是從法身之中任運現色身的影相和音聲來利他。這就是大士利他的方式或境界。以下句句如此,這是一個總的規律。
以第一句為例,就是觀世音以意輪照見某國土中的眾生應當以示現佛身來度化,就以身輪化現佛的身相,在他面前以語輪傳授相應的佛法。這就是恰如其分,沒有不合適、不對應的地方,就像盒和蓋剛好套上,不大不小。這是描述佛果利他最圓滿的境界。
以下種種都要這樣理解。“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有的化現和說法都是隨機感赴,順應眾生之機,任運在眾生心前顯現影像,而且現得最巧妙、最恰當!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這是講能應六天。就是某一類眾生應以某種天身才能教化,大士就示現這一天身來給他說法。
六天之中,“梵王”指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帝釋”是欲界第二天的忉利天王,也就是民間常說的玉皇大帝;“自在天”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大自在天”指色界究竟天,這一天的天王叫大自在;“天大將軍”是指四大天王的八大將軍,比如韋馱天將;“毗沙門”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
經文只列舉了這六天,並非只能示現這六種天,不然大士利他的能力就有局限,所以是以六天為代表,實際能化現一切天身。
這裏講到了大士示現為諸天形象,像大梵天王、帝釋天王這一類都是各宗教、外道所崇拜的對象,自在天還是魔天。可見大士是普門示現,在各種宗教、各類外道中都有化現,甚至在魔界裏也有菩薩的化身。比如很多外道教門也供奉觀音菩薩,也念大士名號。這些都不是偶然,都是大士普門示現的證明。
我們假設觀世音菩薩現在示現為一個修女、一個道士,或者一位婆羅門教主。你們怎麼想呢?會不會想:觀世音菩薩怎麼入了外道,怎麼做外道的事?
其實,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連屠夫、妓女、牛馬旁生都可以化現,為什麼不能示現外道、不能示現其他宗教界人士?不然,千百億化身就缺少了幾類。其實,只要能利益眾生,什麼身份都可以化現,連無情的橋樑、房屋都可以變化,這只是一個變現的影像,就像穿衣化妝一樣。有一類眾生需要以外道或魔王的形象接引,那就不妨示現這樣的身份,把他逐步引上正路。如果只能現佛身而不能化魔身,只能現莊嚴相而不能現醜陋相,那就不算是一切無礙,也不算是普門示現。所以“三十二應”表達了方便波羅蜜多登峰造極的成就,是慈悲至極的表現。
《維摩詰經•不思議品》中有一段維摩詰大士對大迦葉的開示,大士說: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有許多都是住不思議解脫的菩薩,以方便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示現魔王身份的菩薩,不但不被魔眾擾亂,而且能如法教化魔眾。這是因為必須示現魔王身份才能感化他們,所以需要如此方便示現。
我們回顧前面,無盡意菩薩請問:觀世音是怎樣遊化世間說法利生的,他的方便妙力達到了何等境界?佛就以“三十二應”回答他。這個回答看似容易懂,實際裏面的內涵難思難議,深妙到極點。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五人,也就是能應化為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身。五人也是代表,實際能化現為各階層、各行業的人。
“小王”即各國君主,在今天是各國元首,比轉輪王小,叫做小王。“長者”即年長德高的人,所謂“道德長者”,能以道德教化一方,為人所尊重。“居士”即居家修行之士,抱道自守,清心寡欲。“宰官”即將相王侯,現在來說,就是各級政府官員。“婆羅門”譯為“淨裔”,他們自稱是梵天的後裔。
觀世音菩薩順應人類世界,化現為各類人等,在人間現身說法,廣度群倫。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四眾,也就是佛門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後兩種就是現在稱的男、女居士。
觀世音菩薩為了順應佛教人士的機感,也化現為佛家修行者的形象來,為眾生說法。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志公禪師和達摩祖師,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當年,梁武帝對志公禪師恭敬禮遇,曾叫一位畫師為禪師畫像。志公現十一面觀音像,妙相莊嚴,時而現慈祥、時而現威嚴,畫師無法繪畫。有一位陳居士全家侍奉志公禪師,禪師顯現真形,竟是光明晃耀的觀世音菩薩。這些是觀音大士示現為佛門四眾的證明。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眾婦。包括長者家的婦女、居士家的婦女、宰官家的婦女、婆羅門家的婦女,總之需要現哪種婦女身來教化眾生,就現這種婦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二童。童男、童女是指願意保守童貞終身不結婚的男女。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這是能應十類。“夜叉”,意思是輕捷鬼,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和天行夜叉。“乾闥婆”譯為尋香,是帝釋的樂神。“阿修羅”是非天,有天福而無天德,喜愛鬥爭。“迦樓羅”譯為金翅鳥,是鳥中之王。“緊那羅”譯為“疑神”,頭上有一個角,是帝釋的歌神。“摩睺羅伽”大蟒蛇神。這六類加上天、龍,叫做天龍八部。 最後是“人”和“非人”。前面五人、四眾等之外的人類和八部之外的非人,都收在人和非人當中。
這樣就知道觀音是“妙應普周”,能化現萬類,普應一切眾生之機。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直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複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湣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菩薩向佛稟白:世尊!我現在應當按您所說,供養觀世音菩薩。隨即解下掛在頸上價值百千兩黃金的寶珠瓔珞,來作供養。而且他這樣說:仁慈的長者!請接受我的法施珍寶瓔珞!
當時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
無盡意再次請求觀世音菩薩說:仁慈的長者!為了哀湣我等,請接受這一瓔珞吧!
問:供養瓔珞屬於財施,為什麼這裏說是“法施”?
答:無盡意菩薩供養時,安住在三輪體空中,不執著能施、所施和佈施的三輪相,所以是“即財施而法施”。或者,他是代一切苦難眾生向觀音大士供養,屬於利他行,所以說是法施。
為什麼觀音不受供養呢?一是因為在佛身邊,佛沒有叫接受,不敢接受;二是無盡意菩薩是從頸上現解下來的,“受之非義”,接受了不合適。
無盡意再請也有兩層意思:一是為了表達誠懇,希望佛來轉交給觀音菩薩,讓他一定要接受;二是為眾生而供養,為眾生而接受,並沒有不合適的。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湣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
這時候,佛告訴觀世音菩薩:你應當哀湣這位無盡意菩薩以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而接受這份瓔珞。
【即時觀世音菩薩湣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當時觀世音菩薩哀湣四眾,及天、龍、人非人等,就接受了他的瓔珞,然後把瓔珞分成兩份,一份供養釋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寶佛塔。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
佛說: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具有這般任運無礙變現的自在神力,遊化在這娑婆世界之中。
本來觀音無刹不現身,盡虛空遍法界示現身像利益眾生。這裏卻偏說“娑婆世界”,這是因為娑婆苦難最重,菩薩大悲心切,和濁世苦眾生尤為有緣,所以偏說娑婆世界。
以下是重頌部分,就是對長行的妙義再以頌詞顯示。
這是能應力士。執金剛神就是護法力士。他手裏拿著金剛杵降伏邪魔,所以叫“執金剛神”。
有一類眾生需要示現執金剛神的形象才能教化,觀世音菩薩就現這種力士身來調化他。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這是結歎大士的巍巍功德。
佛說:無盡意!這位觀世音大菩薩成就了如是的“三十二應”,他以無作妙力顯現種種身相,在一切國土中游化、度脫眾生,所以你們應當精誠一心地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這位觀世音菩薩能在眾生身處恐怖危難時,施予無畏,轉危為安。因此在這娑婆世界,都稱他為“施無畏者”。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這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道:具足妙相的世尊,我再次請問您:佛子以何種因緣而尊稱為觀世音?
這是無盡意菩薩請問世尊觀世音得名的所以然。
下面世尊以偈頌解答觀世音得名的緣由。總的就是因為大士聞聲救苦而得名。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曆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具足妙相的世尊以偈頌回答無盡意:
世尊說:無盡意!你諦聽!“觀音行”善於應化十方世界,他的弘深誓願如同大海般甚深難測,經歷了不可思議的大劫勇猛修行,侍奉過許多千億的諸佛,發起過無量廣大的清淨之願。
所謂“觀音行”,能觀為智慧,所觀是全法界眾生粗細苦難的音聲,“行”是尋聲拔苦。智慧普觀世間苦難音聲,以無作妙力無分別、無勤作、任運地救苦救難,叫做“觀音行”。
“應”前加一“善”字,是說觀音的回應任運、周遍、無礙,所謂“一身不分而普度,萬機咸應而無違”。這一法身沒有分成很多體,卻能化現為無數而普度;無分別、無勤作,而能恰如其分地回應一切眾生的機感,無錯過、無失誤。
“弘誓”指觀音誓願弘大,“弘”體現為無所不收、無所不盡,就是《金剛經》所說,一切種類的眾生,不論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悉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就是“誓願深如海”。
“曆劫不思議”,是講觀音大士經歷恒沙劫福慧雙修,積累了不可思議的資糧。“侍多千億佛”,即大士在無量佛前殷勤承事供養,種過極深厚的善根。“發大清淨願”,即因地多生累劫修行,相續不斷地發起清淨廣大的誓願。
總之,“善應諸方所”的觀音之行是講觀音佛果的圓滿利他境界,以此稱名為“觀世音”當之無愧。
為何能達到這樣無上的利他成就?後四句是從因上回答,就是觀音因地願大、行大,所以果上大悲利他究竟圓滿。通理法師說:“曆劫二句,是自修行勝。言菩薩因地修行,所曆之劫,已至不可思議。所侍之佛,已至多千億數,其行可謂勝矣。”(“曆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顯示了大士自身的修行殊勝。大士因地修行經歷的劫數已經達到不可思議,所承事的佛陀已經達到“多千億數”,他的修行可謂是極其殊勝。)“根深葉茂、源遠流長”,由因地修行、發願圓滿,故果上能以無作妙力普門現身,施予無畏。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佛說:我只是為你大略地講解,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的救苦境界和在十方三中普施無畏的事蹟,若要廣為演說,盡未來劫海也宣說不盡。只要眾生有三個不空過——聞名不空過、見身不空過、心念不空過,觀音大士就能息滅諸有中的任何苦難。
為何叫不空過呢?通理法師說:“聞名必稱,以口業能感;見身必禮,以身業為感;心念必觀,以意業為感。三者皆能致應,故不空過。”“聞名不空過”,就是聞觀音名號必定稱念,以口業為能感;“見身不空過”,就是見觀音身像必禮拜,以身業為能感;“心念不空過”,就是對觀音的慈悲、功德等必定憶念,以意業為能感。這三者都必定能招致大士回應,所以是不空過。
有何等的回應呢?即“能滅諸有苦”。“諸有”略說是欲有、色有、無色有。因為“有苦”、“有集”,苦是果,包括苦苦、壞苦、行苦;集是苦因,指煩惱和業,所以叫做“有”。諸有之苦,因上說,是三毒貪嗔癡;果上說,是無邊生死中的一切苦難;內說,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等等;外說,是地水火風等災難。總之,這些林林總總的苦難,緣大士稱名、禮拜、憶念、祈禱,都能轉危為安、逢凶化吉,甚至化為烏有。
以上佛對“觀世音得名的緣由”作了總的解說。下麵是對前兩頌的意義再分門別類地演述。
1、救火難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假使有人起了害心要把你推入大火坑中,這時能一心念觀音祈求救護,仗念觀音的威力,能讓火坑頓時變為清涼池。(“興”是發起。)
事例證明:
民國時,瀋陽海城有位商述聖居士,信佛懇切,每天念三遍《普門品》,十多年不間斷。
1929年,他在撫順千金寨煉鐵廠打工,和人抬一筐鐵礦倒入煉鐵爐。忽然失足掉進火爐,他心裏驚恐自己這次是必死無疑。火爐有好幾丈高,他正往下墜的時候,覺得有人用手把他托出,平平地放在地上。睜眼一看,果然身體已經躺在平地上。
這是常念《普門品》蒙大士救脫火難的實事。
2、救水難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者坐船在大海當中航行,航船被風浪打翻,人隨海浪漂流,遇到龍、鯊魚和羅刹鬼等的海難,這時候一心稱念觀音,依仗大士的威神力,就能讓波浪無法淹沒。
事例證明:
清朝順治年間,秣陵劉居士發心朝禮南海普陀。他在船上發願見菩薩,後來忽遇風浪,把船掀翻,劉居士也掉入海中。他雖然在水裏,卻見眼前都是紅光,而且有個僧人帶著他回家。剛一到家時,僧人就消失了。這個僧人就是觀音菩薩為救他而示現的化身。
民國有一位嚴能位居士,雙目失明,虔誠信奉觀音大士。民國三十四年春天,他從上海乘新平輪去寧波,船剛出吳淞口約一小時,忽然遇險在海中沉沒。當時遇難的旅客和船員有兩千多人,生還的人不到十分之一。嚴能位隨著海浪漂流,一心憶念觀世音菩薩,忽然手碰到一塊木板,就緊緊抓住木塊不放。救生船接到警報趕來時,首先被撈起的就是他。
這是危難時念觀音得蒙救護的實證。
3、救空難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或者,站在須彌山頂上被人推了往下墜落,這時候能念觀世音菩薩,依仗大士救護力,當時就像太陽停在虛空當中一樣安住不動。之後再重返地面。或者被惡人追逐,從高高的金剛山上掉落,依仗念觀音的威力,一根毫毛都不會受損傷。
據說金剛山高六百八十萬由旬,從這樣的高處墜落,即使鋼鐵也會摔成粉末,人能不損一毛,若不是大士慈力加被,誰能這樣呢?
事例證明:
山西聞喜縣葉滋初居士,一次騎騾在大山嶺上行走。一邊是高峻的山峰,一邊是深深的山澗。山路上雪凍成冰,騾子腳一滑連騾帶人都跌下山澗。半山崖上長了一棵大樹,恰好就落到樹的中間,竟然安全脫險,不然決定粉身碎骨。這棵樹就是觀音菩薩化現的。
“救空難”今天說來,還有解救飛機失事的危難。
當代有一位留學生,有一次坐飛機,覺得飛機很不平穩。不久,駕駛員出來宣佈:“飛機出了故障,我沒有辦法讓飛機到達目的地,請大家自己做決定吧。”說完他就返回到駕駛艙。
飛機上的人先是聽了很意外,等思想轉過來時,只聽到飛機裏一片哭聲。
這位留學生當時第一念想到了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再動一念就想到“中國不是說有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嗎?”他原先不信菩薩,這時也念起觀世音菩薩來。而且生死關頭的念比一般念要懇切,只有一片求救的心。
念著念著,就見到觀世音菩薩現身,他大聲對大家說:“大家不要哭,哭也沒有用,我看見觀世音菩薩了,我們一起念。”
大家一想,也沒有別的路。飛機上的人都一起念。念得很誠很專一,漸漸覺得飛機很平穩、很平靜。大家還閉著眼睛不知道,只是一心念。忽然接飛機的人把艙門打開,飛機已經安全降落在機場上。
這是觀世音菩薩在今天解救空難的實證。確實是“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
4、救怨賊難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
或者遇到怨賊四面圍繞,各個手拿刀劍想要加害,這時只要一心祈求觀世音菩薩,依仗菩薩威力加被,怨賊心裏當即生起慈心,不再加害。
事例證明:
民國沈載傳居士,中年信佛,對觀世音菩薩尤其有信心和恭敬心。
中日戰爭時,他擔任某師的參謀長。有一次,他穿便衣騎自行車前往泰興古溪去查訪,路上碰到兩個日本兵,認為他是“國特”,都向他舉槍準備射擊。這時候雙方語言不通無法申辯,沈載傳只有心裏默念觀音聖號,祈求菩薩救護。忽然前面走來一個敵軍軍官,和兩個士兵交談了片刻,目光又注視沈載傳,揮手讓他過去。
這是“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的實證。
5、救王難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經中說:或者遇到王難之苦,就要受到刑罰被處決時,只要能以最誠懇的心祈求觀世音菩薩,以稱念觀音的威力,刀等的刑具當即一片片折斷。
事例證明:
元魏時代有個孫敬德,曾經造了一尊觀音像,每天早晚都恭敬禮拜。後來因為盜賊的連累而被判死刑。
當天夜晚,他禮拜懺悔哀傷流淚,忽然覺得像在夢境中看見一個僧人囑咐他念誦一千遍《觀音經》能免除苦難。孫敬德爭分奪秒地念誦,到臨刑時已經念滿數量。劊子手舉刀對著他的頸部砍下,沒想到刀自然折成三段。三次換刀,三次刀都折斷。這件事顯現得太奇特,丞相上奏請求免除死刑,孫敬德也因此而得到了釋放。
這是“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的實證。
古代有一位道集法師,一天走到壽陽西山時,被兩個盜賊抓住,綁在一棵樹下。盜賊準備殺他,他知道掙扎也沒有用處,就一心念觀世音念到死也不停聲。盜賊幾次舉刀砍他,都沒有損傷。盜賊嚇得趕緊逃走,道集法師因此脫離了險難。(《法苑珠林》)
6、救枷鎖難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 , 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或者被囚禁 披枷戴鎖 ,手腳都套上了鐐銬,依仗一心念觀音的威力,這些枷鎖都自動解開而得到解脫。
事例證明:
江蘇李省三,民國二十一年四月四號被人誣陷,關在駐軍某團部,嚴刑拷打逼他供認,他不得已竟然屈打成招。姐夫毛景周勸他趕緊念觀音聖號,以求免難。
李省三聽了很誠信,心裏晝夜不停地默念,片刻也沒有間斷。到了第三天復審時,他坐黃包車從西關看守所去東關團部,路程大概有三裏多。他躺在車上,心無雜念,只有一句聖號連綿不斷。車才走了一裏,突然間腳鐐錚然作響、豁然脫開。一同被提審的幾個人和押送的軍人都驚愕地對看著,認為這真是奇事。這場冤案因此而昭雪,他也得到了釋放。
清朝洪秀全反清時期,江西木商袁恭宏被匪徒抓住,綁在客廳的柱子上,匪徒在門上加鎖,準備到時就把他殺了。他心想這次是死定了,就默念觀音聖號。念了很長時間睡著了,醒來一看,自己躺在荒郊野外,抬頭只見滿天星辰。他因此而逃過了一場劫難。
這是“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的實證。
7、救咒詛毒藥難
【咒詛 諸毒藥,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或者有惡人為了謀害你的性命,正在詛咒和下毒藥,依仗念觀音的威力,這些害人的東西反而跑到他自身上。
事例證明:
從前有個賴省幹,用心不正,家裏供了一個妖來讓他的占卜靈驗。每一年他都到江浙騙一些童男、童女帶回去祭妖。
有一次,有個女孩被他引誘,關在一間空屋子裏。賴省幹讓她沐浴更衣,等著妖物來吃。
女孩平時知道念觀世音菩薩,就一心念聖號。到了半夜,天窗忽然開了,妖的兩隻眼睛像電光一樣兩道凶光從天窗直射下來。女孩心裏害怕,急忙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從她口中也發出一道光射到妖物身上。這時忽然從天窗上落下一個東西,女孩急叫救命。碰巧屋外有巡邏的人經過,聽到聲音破門而入,只見孩子旁邊盤著一條大毒蛇,已經僵死在地上了。巡邏的人抓了賴省幹,送到官府判罪。這就是“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8、救羅刹等難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或者遇到兇惡的羅刹鬼、毒龍、諸鬼等,依仗念觀音的威力,當時就能震懾兇氣,它們都不敢再作傷害。
事例證明:
唐代玄奘大師在貞觀三年發心前往印度求法。在走到八百里沙漠時,上無飛鳥、下絕走獸,更沒有水、草,在這種情形下,玄奘大師一心念觀音聖號和《般若心經》。
沙漠地帶荒無人煙,途中遇到了很多惡鬼和奇異的怪物,圍繞在人前後。玄奘大師念誦《心經》才一出聲,這些鬼怪就紛紛散去。當時有過五天斷水,人和馬奄奄一息,不能行走。玄奘大師躺在大沙漠裏,心中默念著觀世音菩薩。
到了半夜,忽然一陣涼風吹到身上,就像涼水沐浴那樣爽快。玄奘大師頓時覺得眼亮,馬也能站立起來向前行進。走了一段路之後,馬忽然改道奔跑,怎麼也制止不住。這一跑就遇到了水草,人和馬因此脫離了危險。(大師本傳)
隋朝還有一位北印度三藏法師,名叫那連提黎耶舍。他年輕時發心到雪山北面教化眾生。當他走到山頂時,見有兩條道。實際上,這是人和鬼的兩條路,人道荒涼危險,鬼道便利通暢。一般人心識被迷惑,多半都走到鬼道上去了。
耶舍的一個同伴也誤入鬼道,他發現之後,口念觀音神咒。在距離同伴還有一百步快要趕上時,同伴已經不幸被鬼殺害了。他自己以持咒力,惡鬼不能侵害,因此而脫離了險難。
9、救惡獸難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
或者遇到虎、豹、豺、狼等的猛獸,它們把你圍困在中間,張牙舞爪非常恐怖,依仗念觀音的力量,它們都跑得無影無蹤。
宋代元嘉初年有位黃龍沙門叫曇無竭,經常誦《觀音經》淨修苦行。
有一次,他和徒眾二十五人去佛國,途中經歷了許多艱險。他們到了天竺舍衛國境內時,路上遇到一群山象,情勢非常危急。曇無竭捧著經念誦,一心皈命觀世音菩薩。這時從森林當中走出一頭獅子,象見獅子立即驚慌奔走。後來又遇到一群野牛鳴吼著奔來,要加害他們,曇無竭仍像前面一樣皈命觀世音菩薩,忽然見到一隻大鷲從空中飛來,野牛立刻驚慌逃散。曇無竭等脫離了危難。這是念觀音脫離惡獸難的證明。(《法苑珠林》、《冥祥記》)
明朝有個福建人雷法震,一向以燒炭為業。家裏有一根鴨欄木,紋理非常精細。雷法震心生一念,想用這根木頭雕刻大士像供奉,但因為事情太忙,一直沒有刻成。
有一天他到山裏去燒炭,忽然從榛莽叢中走出一隻老虎,張牙舞爪地向他撲來。
在這危急關頭,忽然來了一位美麗的女子,指著老虎一頓呵叱。老虎當時就被她懾伏,搖著尾巴走了。
雷法震向女子道謝並詢問她的姓名。女子說:“我是君家鴨欄木。”說完就不見了。雷法震知道這是觀音菩薩來救護他,於是選擇吉日雕刻觀音聖像,從此終身持齋、頂禮。(《南海慈航》)
10、救蛇蠍難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 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蚖蛇、蝮蠍這類嗔心重的旁生,噴發毒氣如同煙火燃燒那樣,在快被它傷害時,依仗念觀音的力量,能讓它們聽到聖號或咒語,就自己乖乖地調頭而去。(“蚖”和“蝮”是毒蛇,“蠍”是毒蟲,這些蛇、蟲非常毒,咬了人就會死亡。因為它們過去世嗔心很重,所以墮為毒類。毒氣熾盛,像煙火燃燒一樣,故說“氣毒煙火燃”。)
事例證明:
南宋紹興年間,余杭有個姓周的女人,有一次在路上見到三條大蛇盤在路心,讓她無法通過。她只好鼓起勇氣從蛇的身上跨過去,蛇也不甘示弱,立即發怒追她,並把她纏倒在地上。
有個同鄉人龔黎臣正好路經此處,見此情景,為了救這個女人,就合掌高聲念觀音聖號,而且持誦大悲咒。蛇一聽到觀音聖號,就放下女子自行離去。這是“尋聲自回去”的證明。
11、救雹雨難
【雲雷鼓 掣電 ,降雹澍 大雨, 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或者遇到雷鳴電閃、天降冰雹或者降下傾盆大雨,快要導致洪水等災難時,依仗念觀音的力量能讓冰雹、大雨應時消失不見。
事例證明:
江西余敬西居士,住在樟樹鎮對河鄉村,全家都信佛念佛。
1950年農曆三月十七號下午,忽然狂風暴雨,空中冰雹飛舞,小的像桂圓,大的如升鬥,死傷的人和打壞的房屋、船、樹不計其數。這是當時罕見的一場大災難。
余居士所在的村莊,男男女女都正在田地裏收油菜籽。他八十七歲的老母親也在場幫忙。當時所有的用具和油菜鎬都被狂風吹到水塘裏。很多人被吹得跌倒在地上。他的老母親急忙帶領大家大聲念觀世音菩薩,風當即轉向、雨也很快停下來。冰雹沒有一點掉在頭上。這就是“念彼觀音力,風雨冰雹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這一頌是總結。前面講述了觀世音菩薩得名之所以,就是眾生在遭遇地、水、火、風、非人等的災難時,如果一心稱名,以念觀音的威力就能止息,因此立名為觀世音。 這裏講,眾生被種種內外災患所困無法解脫,在無量苦惱逼惱身心之際,以觀音的妙智力能解救世間苦難。
“妙智力”,當然不是凡夫分別心,分別心不能稱為妙,因為它有所緣,就不能遍觀、遍入、無障礙、無執著。由此,作用就有局限、有範圍,不能最徹底、最廣大、最快速地解救世間苦。
世間苦的範圍很廣,狹義說,就是三界六道所攝的痛苦,包括內身外器,有漏法都是苦性。廣義說,就是一切虛妄分別的現象。雖然一部分世間苦也能由其他人解救,但要普遍拔一切苦、究竟拔一切苦、平等拔一切苦,那就唯有觀音能做到,所以他成為全法界有情共同的怙主。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
“觀音具足神通力”,“具足”,就是無一點欠缺,每種神通的能力都最圓滿。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都遍窮法界、通徹無礙、神妙難思,這叫無上神通。
神通有依通、報通、修通、證通等等,又分有漏、無漏、小乘、大乘、有學、無學,在範圍、層次、功德數量等方面相差懸殊。比如汽車、火車、飛機都是交通工具,但速度、功能相差很大。同樣,天仙到佛菩薩都有神通,深廣度則相差懸殊。比如天眼通,天仙只能見下界事,不能見上界事、遙遠事,是很狹窄的小神通。無漏神通比它大萬萬倍,阿羅漢入定時能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10億個世界中的狀況。初地菩薩境界更大,見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按這樣升進,到佛地能見全法界無量無邊的世界。到這時,法界即是佛心,佛心即是法界。觀音大士具足一切神通,天耳能聞、他心能知、神足能變……每一種都是無障無礙,遍法界任運施展,這叫“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即大士行菩薩道時,不是只修一種方法。為了度化眾生,他對一切利他方便都修行。由此果地就現前千手千眼,有無量的善巧方便。這是講方便到了究竟。由以上兩句,所以“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十方有多少國土呢?比如選擇一個原點,往每一方無盡伸展,過了恒沙又恒沙世界,廣褒宇宙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每個世界中的每一粒微塵都是大士現身之處,這叫“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種種諸惡趣”,是從苦難最深處說,三惡趣唯苦無樂,是大悲觀照的重點,但不只是救濟惡趣。其實,人道苦樂夾雜,天界有壞苦、行苦,都陷在輪回中,只是暫時喘一口氣,之後還要墮入痛苦的深淵,所以菩薩是遍入六道救護一切。在菩薩眼裏,無間地獄和有頂同等可悲,因為把他們過去、未來的全程拉開來看,同樣都是輾轉升沉、痛苦層出不窮的生死長河。因此大士在六道中都現身救度。
“生老病死苦”是指輪回的基本痛苦——四瀑流。只要存在有漏的五取蘊,那就決難逃脫生老病死。眾生有高低、貴賤、美醜之別,但這生來死去的狀況,卻是人所皆同,誰也免不了這樣的開端和結局。
凡夫人想單憑自力超出苦海有很大困難。觀音大士正是為了救助眾生而發願,而且也為此付出了無數生的努力。就像有悲心的醫生,他的發心與努力不是為了沒病的人,健康人好好的,不必醫生悲湣。醫生是見病人無法解除病苦,於心不忍才發願解除疾苦。同理,大士的悲願是觀照陷於苦海無力自拔的凡夫,現在他的大悲力圓滿,毫無疑問,他會盡心盡力地説明眾生,讓眾生漸漸息滅生死諸苦。
為什麼要用“漸”字呢?因為凡夫輪回得太久,顛倒成性,他的堅固惡習不是一次性能消除的,要有漸漸轉變的過程。
我們想:為什麼菩薩化現那麼多身,佛、魔、男、女都化現,眾生有何需求,他都滿足。其實這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我們讀感應故事,會想:菩薩為什麼有求必應呢?世間人求功名、求孩子都去幫忙,那些也不是解脫道,為什麼菩薩還去做?這一句“以漸悉令滅”說得很清楚。實際這是菩薩攝持眾生的方法,凡夫人暫時碰到了急難,能給他解決,他就體會菩薩幫了他,就對菩薩生敬仰心、生感恩心,無形中在他相續裏就種了善根,結了很好的因緣。再往裏引,就容易引到解脫和成佛的正路上來。
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只給予現世利益,遠遠不究竟。比如,一次病痛能幫他治好,但只是暫時性解決,因為只要沒截斷生死相續,往後還會發生無數次同類和不同類的病痛。所以從深處觀察,只有徹斷苦因,才能根除生死諸苦。這要修出世法生起智悲雙運的妙道才能達到。
總之,觀世音菩薩讓善根未生者生起,已生者成熟,成熟者解脫,先以增上生之道讓眾生脫離惡趣苦,再以決定勝之道脫離分段和變易生死苦,這就是“以漸悉令滅”。
以下以事例證明:
滅地獄苦:唐朝龍德明死後入了冥府,閻王問:“你生平有什麼善行?”
他說:“我能誦《觀音經》。”
閻王請他升座,才舉經題,地獄苦就息滅了。
滅餓鬼苦:宋代有個人生病,身體變成了餓鬼相,腹部大咽喉小,給他食物,他就叫著說是“鐵丸”。
道法師為人念觀音聖號和大悲咒,把大悲咒加持的咒水灌入他口中,這以後他開始要粥喝,漸漸病也就好了。
免墮旁生:張家的女兒佛兒平時念誦《觀音經》。後來暴死又復活過來。她說當時被兩個差役帶走,用黑色的被子把她裹住,而且說:“你欠他一千二百錢,現在該還債了。”這時有個穿綠衣的人說:“這女人念《普門品》,姑且放了她。”說完,她就失足掉地蘇醒過來。
她把事情經過告訴父親,到陳家一問,才知道當晚陳家生了三隻小狗,兩黑一花,小花狗已經死了。她把錢還給陳家,陳不接受,她就捐錢作了善事。(《感應傳》)
救生苦:湖南袁海觀,民國十二年住在上海,長孫媳婦快生孩子。
有人說:你孫媳婦生孩子,你家一個月內不能供佛,也不好念佛。
他聽了懷疑,當時正好印光大師到上海,就去請問這件事。
印光大師說:“不要妄信外道邪說,回去告訴你孫媳婦,多念觀音菩薩。臨產時必須出聲念,你和照應的人各自大聲念,決定不會難產,而且沒有苦痛、血崩等事,產後也沒有危險。”
他聽了很歡喜。沒過幾天就生了一個曾孫,九斤半重,而且是初胎、了無痛苦。
救老苦:台中蓮社金剛班班長李水錦的母親,信佛受菩薩戒。
民國五十三年春天,老人八十歲,右乳下忽然長了一個有碗那樣大的硬塊。醫生診斷是肝癌,吃藥沒效果,更不可能開刀。老人臥床了半年,每天早晚一定起來拜佛,口裏常常不離佛號和觀音聖號。
到八月初,病情嚴重,身體不能動,口不能言。乳房下的硬塊突然裂開,流出很多黑血塊,這樣不吃藥就漸漸好了。老人到八十四歲高齡,健康超逾常人。這是觀音大士救老苦的實證。
救病苦:廣東梅縣黎少達的妻子黃尚閒居士,民國三十九年來臺灣。一次偶然身患重病,全身癱瘓不能動。臥床一年多,常常念觀音聖號。
有一天正昏沉中,忽然來了一位老太太對她說:“你業障太重才得這種重病。”
她忽然明白這是觀音菩薩指示他,就跪著向菩薩求救。菩薩拿楊枝拂遍了她的全身說:“你病好了!”她驚醒過來,全身出了一陣大汗,頓時一身輕鬆,病也好了。 楊慧卿居士,江西人,平時常持觀音聖號和大悲咒,遇到有重病患者,飲她的大悲水就得到痊癒。
她隨丈夫周邦道居士,所經之處,求水的人絡繹不絕,都有奇效。比如在臺灣,吳氏的子宮癌、馮德萊的胃潰瘍、李氏的胃病、黃國權的重症、張興中的臂痹、胡氏的面瘡、周海潮的口喑、何、袁、陳等人的肺病、王廣來的妻子難產、潘秀壽孩子的骨鯁、陳濟棠次女的絞腸痧、都是喝她的大悲水而治癒的。
還有一位危敬達,子彈穿入肋骨無法取出,喝了之後就化為烏有。曾某的病痹,喝了能重新行走。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
救死苦:王毅君居士長齋念佛,並常念觀音菩薩。民國四十九年九月,忽然腦溢血不省人事,緊急送到臺北市中心診所,請所有的名醫會診,必須開腦檢查。她的丈夫鄭寶華是高雄港口司令,不敢冒險簽字。家人為她念觀音聖號,並準備後事。
王居士昏迷了一周,斷氣兩次。到第八天下午忽然清醒過來,像是睡了一覺醒來,什麼病都沒有了。到第二天就能下床,行動如常。醫生都驚歎是奇跡。
問:為什麼觀音能滅眾生生死苦呢?原因就是具有以下一頌所說的五觀。我們看: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這五觀其實只是觀音心的五個側面。“真觀清淨觀”可以說是如所有智,就是照見萬法的本體,也就是五蘊皆空,法界中本沒有二取的相,都是平等的清淨。
“廣大智慧觀”是盡所有智,能見十方三世一切法的差別。法界一切眾生相、一切眾生心、一切眾生過、現、未來、一切音聲、色相、心念,了了現見,一切度生的方便無不了知,這叫“廣大智慧觀”。
觀見眾生本來與佛同體,卻虛妄執著有我,起煩惱造業、連續不斷地受苦,因此常常願拔眾生苦,這是悲觀。觀見眾生有漏樂都極缺乏,何況無漏樂,因此常願予眾生樂,這是慈觀。總之,一切眾生感受苦難、缺乏安樂的狀況盡在眼前,無時不觀照救護,就是悲觀和慈觀。
對這樣具足智、悲、力堪能救護的觀音怙主,應當“常願常瞻仰”。“常願”,就是常向菩薩祈求,能祈求、皈依就得救。自己心不向著菩薩,菩薩也不能無緣施救。“常瞻仰”,就是心向上仰望,表示恭敬、仰賴。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怙主觀音本具一切救護能力,因我們自身不具足條件,才沒得到救度。得救護要有內因、外緣,外緣已成就,內因即“常願常瞻仰”——常常祈願、常常求得和菩薩相應。這就是講皈依的內涵,要把生命託付給菩薩,全心地信奉菩薩。所以彼此要有信任,你信賴菩薩,菩薩就能為你拔苦。就像病人信良醫,良醫就會盡心盡力治病。如果不信任,那就沒緣份,病也治不了。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觀世音菩薩的無垢清淨光明,就是自性的光明——智慧之光,它像大日輪一樣能破一切內心黑暗,能降伏內心的災難——無明風、煩惱火等等,由此以“普光明智”朗照一切世間。也就能讓一心稱名的眾生在觀音心中遠離風、火等災難。
這一頌還有一段感應故事,為煮雲法師當年所親見。民國常州天寧寺有位出家人,雙眼失明,非常痛苦。後來住持和尚教他每天拜佛,念誦南無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一千聲和《普門品》,告訴他日子久了一定能重見光明。
這位出家人眼睛看不到,學習誦經非常困難,他只學會了以上《普門品》的這一頌——“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這以後,他遵守住持和尚的教導,一心一意地虔誠念誦。修了幾個月,有一天忽然重見光明,消除了失明的疾苦。
所以,《普門品》的經文不可思議,一個偈頌就能讓雙眼重見光明。人如果真有信心,經文決定有加持力,誠心誠意地恭敬念誦,大士的威神力一定就在這念誦中賜予加持。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悲體”是大悲的本體。大士為了對眾生說法,以大悲示現色身,這個“戒雷震”是表示大士示現色身,三聚淨戒沒有缺陷,這就是軌範人天,以這個清淨戒如同雷鳴般驚醒群迷。
“慈意”就是大慈心。大慈心遍緣法界眾生,就像大雲普遍蔭覆一切,故說“慈意妙大雲”。“翻雲覆雨,息滅熱惱”,比喻大慈心中降澍甘露法雨,息滅眾生心中三毒烈焰。所說妙法能使人證悟無生,猶如不死神藥——甘露,故說“甘露法雨”。
以上講了觀世音菩薩說法利益群生的功德。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諍訟經官處”,現在說,就是人和人諍論、訴訟,對質法庭。“官處”就是法院。“軍陣”即軍隊排列的陣線,在戰爭的前線。“諍訟”牽涉到財產、色聲,“軍陣中”是生死存亡之際,人身臨其境,都有很大的怖畏。依仗念觀音聖號的慈力,就能無形中止息怨業、免除諍訟、停止戰爭,故說“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這一頌有不同解釋。注經家多釋為大士說法的妙音。這裏對應聖號的音聲來解釋。
這一句“妙音觀世音”的聖號就是清淨梵音。她能洗滌心中的污垢,讓人在一心念誦中頓消塵慮,所以是梵音。
這一句“觀世音”又是海潮音,她如海潮一樣,大海來潮有一定的時間,從來不失去時機。大士何時來到我們心中呢?正當念觀音時,即見觀音時,即觀音安住心中時,“水清則月現”,永不失時機,因此是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任何凡俗的音聲都不及這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想一想,世間有哪種聲音能消三災、去七難?能除貪嗔、破無明、開智慧?能生無量福?所以聖號勝彼世間音,她如如意寶,能給人暫時和究竟的利益,能源源不斷出生大福德,最終能把人引入成佛。所以有善緣的人必須常念觀世音菩薩。
“常念”,就是“朝於斯、暮於斯,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早上是如此、晚上也是如此,患難中是如此,短短時間裏也是如此,心中常念觀世音菩薩,片刻也不離。“常念”之道,就是把《普門品》所說的大士慈悲利他功德,在心裏體會明白之後,時時稱名念、時時憶功德念,這是真正的念觀音,必定見觀音。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念念勿生疑”,就是念念中都不要生懷疑心,不能認為單是這麼念沒有利益。有這種疑心,就得不到加持。這是自生障礙,失壞大利益。
為什麼不必懷疑呢?因為“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意思是,觀世音消盡了煩惱障和所知障,是最清淨的聖人,他能給苦惱、死難中的眾生作最可靠的依怙。也就是,大士把大地眾生都看成自己的獨子,他像父母親一樣,在我們艱難困苦、內心怖畏的時候,能永遠作我們最有力的依靠。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具一切功德”,就是大士成就佛果,具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的恒河沙數稱性功德。
“慈眼視眾生”,就是大士的慈悲眼日夜不斷觀照眾生苦難,即使波浪離開大海,大士的慈悲也不會不觀照眾生。
“福聚海無量”,就是大士經無量劫海修行六度,成就的福德聚如大海般深廣無量。這一福德之量,按照經中所說,以十倍所有有情的福德聚,成就佛的一個毛孔;以一百倍所有毛孔的福德聚,成就佛的一個隨形好;以一千倍八十隨形好的福德聚,成就佛的二十九相;以一萬倍所有二十九相的福德聚,成就佛的白毫相;以十萬倍白毫相的福德聚,成就佛的頂髻相;以萬億倍頂髻相的福德聚,成就佛的法螺相。大士圓滿成佛,可見具有浩瀚如海的福德聚。
這樣我們就知道,觀音大士是無上的功德田和福德田,依靠他所種的一切善根都將成為永無窮盡的善根,下至對他一禮拜、一稱名,都將增長無量的福德。就像經中所說:“由具眾多福德相,天眾世間福藏依,見聞慈顏即獲益,成辦有情無量利。”以這樣的原因,我們應當時常禮敬觀世音菩薩。“頂禮”是表示至誠恭敬,間接也說到,應當緣大士修持稱讚、供養、持名等的無量法行。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這時持地菩薩從座位上起身,上前對佛說:世尊!如果有眾生聽聞了這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知道了觀世音菩薩身口意自在的事業,普門示現的神通威力,當知這位聽受者的功德不少。
持地菩薩是怎樣一位菩薩呢?在《楞嚴經》中有一段關於他往昔成道因緣的自述。那是在久遠以前普光如來出世的時候,他出家作比丘,時常在交通要道、水陸津口,田地狹窄、險要的地方,有地面不理想或者妨礙牛馬,他都把它修理平整,或建一座橋樑,或背一些沙土,這樣勤勤懇懇地作苦行,直到經過無量佛出世也不退心。碰到有老弱眾生需要人搬東西,他就主動幫人搬運,送到家之後放下東西便走,不取分文報酬。
後來在毗舍浮佛出世的時代,世間出現了很多饑荒,他就背著難民遷移到安全之地,不問遠近,只取一錢作為代償。遇到有車、牛陷入泥沼,他便用神力把車輪推出,解決人們的困難。
當時有一位大國王請佛供齋,他站在一塊平地上恭候佛的到來。毗舍如來走到他身邊,慈悲地給他摩頂說:當平心地!心地一平,世界所有的地都平了!他一聽就心眼開明,證入了圓通。
這位持地大菩薩早已成道,他聽聞《普門品》之後,就主動站出來作一個印證。他要對一切有緣人說,聽聞《普門品》會得到難思難議的功德。
《法華經》是成佛的大經,《普門品》又是《法華經》的精華,能聽聞此品是必定能成佛的。現在聽聞了此經,在每個人的心田裏都落下了觀音大士普門示現的深刻印象,從此大家就和觀音菩薩結下了不解之緣,以這個種子必將得到成佛。如果信根深厚,由此而皈命大士,祈禱、持名、禮拜、供養,那就在苦海中登上了慈航。從此不論遇到哪種苦難,都能一心歸投大士,必定得到安慰。想想看,心緣大士誠心禮敬、歸仰,念念都種不可思議善根,念念都得無量無邊福德。這樣的人真是有大善根福德,一心信仰大士,這有多大的善根、緣份,大士是施無畏者,對他起信就能消一切苦厄、除一切怖畏。按這條路一心深入,那將在大士的庇護下,生也無畏、死也無畏,一切境界中無畏,最後成就和觀音無二的果位。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這部《普門品》時,大眾中有八萬四千眾生都發了無等等的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即發了無上菩提心。
無等等:沒有與之相等,唯與佛等。《大智度論》說:“無等等,諸佛名無等,與諸佛等,故名為無等等。”以凡夫、聲緣及權乘菩薩的發心無可比擬,叫“無等”。只有諸佛的發心可以等同,這叫“等”。
這個無等等的菩提心是哪樣一種心呢?簡單說,就是發起“我要做到和觀世音菩薩一樣,遍法界普門現身救度眾生”,從這以後,就以觀音的心為自己的心,以觀音的行為自己的行,最終證得和觀音無二的果位,這就是發無上菩提心,也是學習普門品最根本的意義所在。我們學習《普門品》之後,能發起隨學觀世音菩薩的無上心,那就有真正的收穫,勝過得到億萬兩黃金。這個發心,深一點說,就是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發起“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心,這是在聖者地的無等等菩提心。
我們這次因為水準有限,只是很膚淺地作解釋,但這部《普門品》的經文卻是極有加持、極美妙的。有智慧的人透過這些世尊金口敷宣的靈文,一定體會到了觀世音菩薩是怎樣的大慈大悲,也能開始看到一個人成就菩提的方向和道路,也領略到了什麼才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揮。所以,這部《普門品》很清楚地展現了佛果最圓滿的境界,可以說她是描寫生命到達最無限、最自在境界的偉大詩篇。從經文當中,我們還看到,佛界和眾生界並非無關分離的兩個,入佛界即入眾生界,這部經應該是對無住大涅槃最淋漓暢快的書寫。這裏面既沒有沉空滯寂,也沒有樂著生死,有的是不著一切又遍現一切的觀自在,這是每個性靈終將回歸的大涅槃,是真正的常樂我淨。
我們應當祈願讓人人成為觀世音,讓人人受持《普門品》,讓這《普門品》中的境界能在每個有情的身心上現前,這就是遍法界流通《普門品》。身為護持佛法的佛子,我們有責任護持《普門品》、弘揚《普門品》、讀誦受持《普門品》,讓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之光遍照寰宇。
這一部《普門品》是宇宙中永不衰落的經典,是遍法界流通的經典,是每位元覺悟者需要盡未來際隨學、奉行的經典。過去有無量諸佛曾宣說此經,現在有無量諸佛正宣說此經,未來也必定有無量諸佛將宣說此經,這是我們聽聞者未來必將宣揚的經典,因為她是生命本有的大慈、大悲、大力,它必將在每位有情的心中現前,這是所有人都應當銘刻於心,全身心去求證的經典。
最後願人人皈依觀世音菩薩!願人人成為觀世音菩薩!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