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學論述 (257)
- Jan 27 Tue 2015 16:34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忍品第二十九 讀經心得分享
- Dec 26 Fri 2014 15:38
夢參老和尚講解 地藏菩薩的占察善惡業報經 影片
<<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大集十輪經>>跟<<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這三部經都是每位修學地藏菩薩法門的同修們都該修習的,如果修習的好還要再加修學習<<大方廣佛華嚴經>>,那麼你這輩子修學地藏法門就已經很功德圓滿了!
我們一般的人都以為 我只要念念地藏菩薩的聖號 念念<<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就以為自己是在修學地藏法門,其實這只是剛開始接觸地藏法門的準備入門的人的功夫而已!
- Dec 23 Tue 2014 11:37
2014-12月心善寺佛二心得分享
- Nov 29 Sat 2014 12:02
分享幾則學佛問題的問與答
在修行 跟 面對人生的處境上,每個人都會有碰到自己瓶頸 的問題,當我們面對到自己人生中交友 面對人生的處境跟態度產生問題的時候 也就是自己要調整腳步跟價值觀的時候,藉著最近的幾個問題 跟大家分享,因為 這些問題 大家多多少少都會碰到,我覺得 作為一個人 最殊勝的地方 也就是跟其他六道眾生不同的地方 就是在於 我們身為一個人 可以做到其他各道眾生所不能做的 就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態度 以及改變自己對於人生的價值!
- Aug 30 Sat 2014 22:13
2014-08-22~8-30 心善寺佛七圓滿心得分享
- Aug 17 Sun 2014 13:27
2014-08-14~17日心善寺下半年梁皇寶懺法會紀實
- Jul 25 Fri 2014 01:30
觀音靈感真言跟法華經及普門品的關係
- Jun 01 Sun 2014 02:55
淨宗的良書--出苦飛航
- May 31 Sat 2014 21:56
論學佛的動機
- May 31 Sat 2014 05:10
佛教故事書集中區
- May 20 Tue 2014 21:06
生活與修行
- May 14 Wed 2014 05:29
慈誠羅珠勘布仁波切開示--生存的意義
- May 14 Wed 2014 00:01
2014年結夏安居起跑--談念佛持咒(含藥師咒)的意義跟無盡燈法門
- May 07 Wed 2014 01:54
2014年心善寺浴佛節在新屋鄉公所
- Apr 30 Wed 2014 00:43
轉貼 文字禪:“禪教合一”發展的必然產物
最近 有人妄談 六祖慧能大師 教授惠明和尚的:不思善 不思惡 即是明上本來面目!他說:那只是一個心境,不是 真正的悟!---這是因為不明瞭 最上乘法的心要 還用 密宗的氣脈明點 等的方法 去 認定所謂的 無上乘 的心法 就只是一個 心境而已! 佛法中所有的 心法 都是有 經典的理論依據,所以 經典是很重要的依止,即使是 禪宗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但是 達摩祖師來到東土 傳這個不立文字 以心印心 的禪法,也不是 甚麼都沒有! 他還帶來了<<楞伽經>>來做為 禪宗 辨明修行境界真偽的依據,所以說--即使是禪宗 號稱不立文字 但是 禪境的明辨 還要依止於經典!
因為有的人 不明白 不思善 不思惡 即是明上本來面目 這無上禪真正開示的本意,所以 我要直接了當的 用經典來說明 這種 不思善 不思惡 即見真本性的真義,並不似 妄用一句 即是心境 非真禪的妄解!
- Apr 27 Sun 2014 05:55
節錄六字大明咒的<<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經文
- Apr 20 Sun 2014 15:37
轉貼 益西彭措堪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下)
轉貼 益西彭措堪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上)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Apr 20 Sun 2014 15:27
轉貼 益西彭措堪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上)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敬禮救苦難,大悲觀世音,
願垂賜加被,宣講普門品。
二〇〇八共修觀音大法會召開以來,得到廣大佛友的積極回應,本人深受鼓舞,決定即日起開講《普門品》。
這次講《普門品》有六個用意:
1、為了消除眾生苦難的共業,祈禱世界和平;
2、為了報答上師三寶的恩德;
3、為了激發大眾的信心;
4、為了促成法會順利圓滿的召開;
5、為了與大悲觀世音菩薩及《普門品》結下不解之緣;
6、為了履行自己的諾言。
由於參加觀音大法會者的佛學水準參差不齊,如果按照甚深理性發揮來講,自然會出現曲高和寡的情形,不能夠讓大眾普遍得到利益。因此,這次講解的方式主要以激發信心、敦促祈禱為主,就是主要從事相上做講解。至於契合理性發揮、及以觀心的方式講解,以後因緣成熟時,也會貢獻給大家。
妙法蓮華經
一、經典取名的方式和此品流通的由來
《妙法蓮華經》是全經的總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其中一品的別題。《普門品》雖然只是《法華經》中的一品,但可以代表全經,因為可以歸攝全經的內容故,好比《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法華經》共七卷二十八品,《普門品》是第二十五品,由於法力難思、靈感廣大,所以從全經中單獨提出來流通。
《普門品》單行的因緣是這樣的,當初晉末北涼國王蒙遜得了重病,醫生們都束手無策,用盡了好藥,卻連一點效果都沒有。曇無讖尊者說這是業障病,念誦《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就會好。
蒙遜依照尊者的話讀誦《普門品》,沒過幾天病就完全治好了,他得到極大的振奮,對佛法也生起了真實的信心。於是勸告國民都來受持,從此《普門品》就很普遍地流通開來。
這部《妙法蓮華經》是以喻義結合而取名的。佛經有七種取名方式,所謂“單三、複三、具足一”。單三是單人、單法、單喻。單人,如《佛說阿彌陀經》、《金色童子經》。單法,如《涅槃經》、《般若經》。單喻,如《梵網經》、《瓔珞經》。複三是人法、人喻、法喻。人法,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經》。人喻,如《如來獅子吼經》、《佛說稻杆經》。法喻,如《妙法蓮花經》。具足一,如《大方廣佛華嚴經》。
二、什麼是妙法
本經是以法喻而取名,妙法是法,蓮花是喻。妙法很難理解,借用蓮花的比喻來彰顯它。妙法是指經中所詮的法不可言思,如經中說:“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等等。經中所詮的法指什麼呢?所謂法,就是山河大地、世界國土、依正二報、世出世法、色法、心法等等。森羅萬象的法,廣說無量無邊,略說不外乎佛法、心法、眾生法三種。這三種本來沒有絲毫差別,然而眾生錯亂地見為差別,直接指示諸法的無差別性,就叫做妙法。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下麵展開來說心法、眾生法和佛法。
(一)心法微妙
1、心法廣大故微妙
首先說明心為何物。心有三種,一、肉團心;二、虛妄分別心;三、真心。肉團心是指身體中由四大組成的血肉心藏。虛妄分別心,是指有能取、所取分別的八識及其心所。真心又叫如來藏心、般若心、真如妙心,經論中以種種異名解說它。
真心遠離觀待,圓滿融通,豎窮過去、現在、未來三際,橫遍東、西、南、北等十方,究竟如虛空,廣大如法界。《楞嚴經》說十方虛空在我心中,好似一片浮雲飄在太虛空裏。眾生的心廣大無邊,虛空如此微小。一切萬法都從心而生從心而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四聖六凡、天堂地獄,都由心顯現。離心之外染淨生佛都無有依處,如同龜毛兔角,或無根之木。可知除真心外無一法可得,此心即是一切萬法真實體。明白了這個道理,才知道心法太微妙了,所謂“心悟妙理虛空小。”如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開悟自心後,見到十方世界,好似茫茫大海上的一個小浮泡,父母所生的身體如同空中的一粒微塵。於是由衷地發出“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的感歎。
2、理事無礙故微妙
又要知道,心中生起的念頭也很微妙,起一念噁心,三惡道的依正二報圓滿具足;起一念善心,人、天、修羅依正圓滿具足;起一念緣起四諦心,聲聞獨覺依正圓滿具足;起一念慈悲平等心,佛菩薩依正圓滿具足。又起一念信願念佛心,極樂世界七寶池裏,就有一朵自己的蓮花;起一念殺生害命的心,地獄中就有自己的油鍋刑具。十法界從心而有,因為心本來具有十法界故,心能造作十法界故,心能顯現十法界故。理體上具有十法界,事相上造作十法界。沒有離開事的理,也沒有離開理的事,如波和水一般,理事無二唯一真心。所以佛界、眾生界不出我們一心,也就是心包法界、量等太虛的意思,理具事造、理事無二不可思議,因此稱為妙法。
現在共修大法會,也是大家一念而成就的,乃至森羅萬象的法無一不是自心本具、自心造作、自心顯現的。如果要尋找心,心無形、無相、無生、無滅,既然自心是這樣的,那麼不離心而顯現的萬法,也隨心無形、無相、無生、無滅。無形、無相、無生、無滅卻又能現出種種形相生滅,這不是微妙嗎?十方諸佛的依正二報不出我心之外,一切菩薩二乘不出我心之外,乃至六道眾生皆不出我心之外,均是我心所具、我心所造。以我心攝盡萬法,所以諸佛是我心內的諸佛,觀音是我心內的觀音。所謂“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是心是菩薩,是心做菩薩。”只要稱合自心佛菩薩,去做去修去造去念,一切眾生都可成為佛菩薩,這就叫作妙法。
(二)眾生法和佛法微妙
如果迷昧了此心,沒有認識到此心,就會淪落為六道眾生,心具地獄等六道,心造地獄等六道,心現地獄等六道。六道都由心造作,由心顯現,也叫做妙法。
眾生起貪嗔癡、造有漏業、束縛生死。煩惱、業、苦都依真心顯現,如依水起波,水全體成了波,這就是全真即妄。因此,煩惱當體是大智慧,業當體是解脫,苦當體是大安樂,這就是全妄即真。由於我們眾生錯誤地運用這顆心,將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脫)妄現為煩惱、業和痛苦,冤枉地感受生死的痛苦,真是可悲可憐。好比衣服裏裝著無價寶珠,卻到處以乞討為生一樣。《華嚴經》雲:“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眾生心中本具諸佛三德密藏,所以眾生法叫作妙法。
心法眾生法都妙,那麼斷盡一切煩惱、了脫二種生死的佛當然就更妙了,所以佛法叫作妙法。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無差別法是妙法,這樣的妙法人人本具、個個不無。
《普門品》就是無差別的妙法,是非思量分別所能理解的妙法,是諸佛菩薩自證安住的妙法。如果妄起思量分別,妙法就不妙了,而成了粗法、苦惱法、束縛法、生死法。眾生種種分別妄想執著,所以凡夫法就不妙了。羅漢雖然已了脫生死,但仍有輪涅分別的執著,所以羅漢法不妙。菩薩還沒有斷盡一切分別執著,所以菩薩法也算不上完美的妙法。唯有諸佛不執著任何的邊、遠離一切過失錯誤、超越了一切分別妄想、徹證法界,才可以稱為真正的妙法。如念佛、念觀音菩薩,念到理一心不亂,沒有思量分別,就是妙境界,也就是妙法。
(三)如何修習現前妙法
眾生本具妙法而沒有現前妙法,如礦石中的黃金。諸佛本具妙法並證悟現前了妙法,如經過提煉的黃金。黃金雖然有提煉和沒提煉的差別,但是黃金的本體上卻找不到絲毫的差別。礦石比喻分別執著,念觀音菩薩好比提煉黃金,如果念觀世音菩薩斷盡分別執著,如如佛的觀世音大士全體顯露,當即成就了圓滿的佛果。得到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得到了本具的佛而已,並非重新修出了一個佛。如祖師說:“但盡妄緣,即如如佛,一念回光,還同本得。”只要把凡夫的分別放下,也不再追求聖者境界,那麼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在佛不淨、在凡不垢的妙法,一念迴光返照,當體就是它。
我們這些眾生對一切事物都要思量分別,思量分別都是無始生死的根本,要想獲得妙法,就需要消滅一切分別妄想。消除也只是認識它,安住到它的本來面目中,它就會自然消逝。如果能夠始終如一地安住在這種境界中,那麼語默動靜、行住坐臥、吃喝拉撒全都成了妙法,見聞覺知一切境界也全都成了妙境界。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如蘇東坡雲:“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青青翠竹、鬱鬱黃花都是法身般若,一切境界都是佛的境界,一切心念都是佛的智慧,無有一法不妙,無有一法不真。如龐婆說:“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
- Apr 14 Mon 2014 07:39
永明延壽的心性論(轉貼自楊曾文研究)
- Mar 06 Thu 2014 19:56
分享 上如 下本 法師所講的 在家菩薩戒